而且还是非常合理的将这些理解用在了南部匈奴人也可以理解的那种话语之中。
“儒家王道就好比是我们匈奴人在放牧牛羊。
我们想要让自己的牛羊越来越多,但是却不能仅仅是放牧牛羊,因为我们除了要面对天灾之外。
随时还会有同样觊觎我们牛羊,我们财富的外来人!
想要更好的放牧牛羊,得到更多的牛羊,不但需要寻找到一处水草肥美的土地,还需要人为去改变并不肥美的那些地方。
沟通渠水让荒漠变成可以放牧的草地。
然后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牧场...之后在放牧牛羊之余,还要驯养战马并且训练自己的族人。
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部落,保护自己手中的财富,保护自己的牛羊马匹了。
同时,宣扬教化就像是在训练自己的牛羊,让他们可以自己去寻找水草去养活自己,更好的成长起来。
同时从羊群之中选择雄壮或者训练得更好的牛羊管理其他的牛羊...
而牛羊,就好比是大汉的百姓。
我们的目的是要让牛羊更加的壮大,有了更多的牛羊才有更多的财富和未来。
但是想要做到这些,那么就不能仅仅是喂养这些牛羊。
我们需要从这些牛羊的身体上取得皮毛,甚至是血肉然后换取更多的好处和利益。
但如果杀戮过众,没有了足够的牛羊就没有了自己的未来。
同样,如果牛羊过于多,那么就会出现水草不足的情况。
控制数量,尽可能的让牛羊数量不断增长,土地越来越多,换取越来越多的财富,然后拥有越来越多的战马和族人。
这就是壮大的道理!”
一个部落,乃至一个势力想要如何壮大,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但是当崔游听着刘渊将这个道理用如此“浅薄”的话语复述出来之后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震惊。
他知道,以刘渊的能力他可以轻松引经据典将儒家王道用更加优美的语言复述出来。
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因为刘渊要的不是自己能够听懂这些,他要的是让更多的匈奴人去听明白这些。
甚至,这就是要告诉匈奴人的话语。
这一刻,崔游甚至有了一种错觉。
“元海,莫不是想要书写属于匈奴人的典籍?”
这句话让刘渊的神情微微一顿,脸色有了几分变化的同时却没有太过于惊讶或者不堪。
只是在犹豫了片刻之后,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只是朝着面前的崔游露出来了笑容。
“先生觉得这些话,小子的族人们可能够听明白?”
“....大部分吧...大部分应该是可以听懂的。”
“嗯,其实这样也好。”刘渊缓缓将手中的典籍合上,然后看着面前的崔游再次躬身行礼,“小子今日前来还有一件事情。
殿下已经准许了小子告假,可以让小子回转西河,去处理一下我们部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