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也是曹孟德开始截留一部分兵马成为专门厮杀征战的将士的开始。
但是曹孟德这么做虽然让自己麾下的兵马越来越精锐,厮杀征战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厉害了。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那就是....他粮草上的压力越来越严重了。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孟德提出来了另外的一个解决办法。
那就是屯田!
在他治下寻找出来一大片最不可能出现天灾的土地,然后征调流民来这里专门耕种。
用鞭子抽着他们耕种,疯狂的耕种土地,从而保证他们的粮草足够。
这些人...或许已经可以不被称之为人了。
但是这些人所带来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
而曹孟德则是依靠这种办法一度差一点点就拿下了整个天下。
但是时间总是能够破坏一切。
随着曹孟德治下的逐渐安稳,也随着他治下的世家豪族慢慢崛起,当年的那些屯田之地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肥肉。
屯田客可以成为自己的佃农,屯田的土地也可以成为自己家族之中的土地,那都是上等的沃土...
就这样,屯田已经慢慢消失了。
不管是当年的曹魏,还是后面夺回天下的大汉,都没有再继续行屯田之举。
但是在战乱之后...大汉也同样看到了这里面的事情。
那就是久经训练的将士,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驻守地方上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而那个时候,大汉虽然问题重重,但是有海外之地的支持,粮草的压力很大,但是没有那么大。
加上大汉的海运也相对比较发达,利用水路可以尽可能的将粮草快速转运,也减少了很多转运上的压力...
就这样,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了现在。
不过这些年海外之地虽然俯首称臣,也有大汉朝廷所率领的商贾往返于两地之间,用极低的价格购买大量的粮草。
加上引入了海外之地的良种,这些年江东等地在粮食的收获上也有了不少的长进。
但是粮草的空缺还是越来越大。
而随着对西域的征讨,大汉也在尽可能的用更多的办法弥补这问题。
但即便是如此,大汉还是不断的缩减真正那种可以完全不事生产,专心训练的将士数量来维持一个平衡。
当年大汉最为巅峰的时候,据朝堂上一些臣子的估计是可以达到五十万的数量。
这虽然有些过于夸张,但那些年没有了战乱,百姓恢复生产,偌大的海外之地就是大汉的外部粮仓,却也是可以勉强做到的。
只要不对外征战...
但这些年随着大汉的变化,虽然实际掌控的土地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真正可以做到这种不事生产专门训练用来征战的将士,已经只剩下边疆之地的十五万左右了。
而这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征兆的胡人。
此时的征募之法,对于大汉来说也已经是真的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