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了,猴子,上次挨打没挨够?”
“我不是来和你打架的,我们是来讨说法的,学校老师说我儿子没去上学,跑你这里干活来了。”马楼一看张玉斧走过来,瞬间气势就弱了下来,有些人就是这样,只要你打了他一次,下次他见到你不自觉的就怕。
“别乱说啊,那是他们偷东西被抓了,接受惩罚呢。”
“惩罚?这算什么惩罚?给你白干活就是惩罚?”另一个家长也跟着插嘴,语气中夹杂着不满和指责。
“我不是要剥削你们的孩子,我只是想让他们明白,偷东西是不对的。”
“你说得轻巧!”边上的马步芳的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我家小的才多大,摘你俩桃子咋了,我在家都没舍得让干活,你倒是指使上了,今天必须给个说法。”
“说法?要什么说法?我还要找你们要说法呢,来,把我的桃子钱给付了,一斤五毛。”
“你咋不去抢?就这烂桃子还五毛,你就是...”
“老马,别跟着他岔开话题,就说孩子的事情,今天在你这里干活了,不能白干。”
张玉斧看了一下说话的人,原来是马楼的堂弟,小伙子倒是挺精明,“偷了东西还想要工钱,你看我给不给你。”
“那张玉斧你等着,到时候要是桃子吃死了人,我看你咋办。”
“你威胁我啊?咱可以试试。”
几个家长也不和张玉斧扯皮了,抽皮带的抽皮带,拿柳条的拿柳条,带着孩子就走了。
威胁,张玉斧还真不怕,自己两个舅子一个姐夫也不是吃素的,咱不主动惹人家,但肯定不能吃了亏。
张玉斧目送着一群愤怒的家长带着孩子离开。
“玉斧,不会有事吧?”赵技术员走上前,关切地问道。
“没事,他们不过是几只苍蝇,吵吵闹闹罢了。”
接下来的几天,桃园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张玉斧继续着他的工作,桃子也逐渐成熟。
然而,马楼和那些家长依旧心存不满,时常在村里议论张玉斧的做法。马楼甚至跑到张家寨在村里拉拢人心,试图联合其他家长对张玉斧进行“抵制”。
张玉斧对此并不在意,跳梁小丑就是跳梁小丑,上不得台面。
不久后,桃园里迎来了一个意外的访客——村里的新任校长张廷东。张廷东是个年轻有为的人,热爱教育,是这个年代含金量十足的师范大学毕业的,毕业后就近分配到了村里。
“叔,欢迎光临。”
“工作的时候称职务。”
“张校长,有何贵干啊。”
“贵干倒是没有,就是一点小事,就马家河子几个孩子的事情。”
原来几个孩子的家长不敢找张玉斧,就跑去了学校,让学校给个解释,为什么小孩子没去上学不主动告诉家长,而是等放学了才说,要是孩子丢了学校责任就大了。
张廷东微微皱眉,“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孩子们偷桃子不对,我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明白错误。”
“我理解你的出发点,但我觉得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惩罚。”张廷东继续说道。
“那你说咋搞吗?让我去给那几个王八蛋道歉?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别说你是我发小,你就是我亲哥也不成。”
张廷东是张玉斧的发小,不过两人很早就分开了,张廷东随着父母去了县城上学,张玉斧则是初中辍学,现在一个忙着学校的事情,一个忙着自己的生意,很少有时间碰到一起。
张廷东其实在心里也不喜欢这几个不负责任的家长,但是事情闹到这里了,肯定要有个解决的办法,他想的是张玉斧让他舅子来一趟,说抓几个小子去局里,震慑一下他们,他们也就不敢闹了,谁知道张玉斧想歪了。
他把心里的想法和张玉斧一说,张玉斧觉得这个可以,当即回去给三哥打电话,正赶上这段时间派出所在下乡宣传防偷防拐,正巧赶上了。
“那行,明天我让宣传干事去下你们村里,好好地讲一讲小偷小摸的事情。”
“好的,三哥,那就这样说,挂了啊。”
挂掉了电话,张玉斧和等在边上的张廷东一说,对方心里也有了准备。
第二天,镇上派出所来了三个人,在张玉斧门口摆起了摊子,宣讲小偷小摸的坏处。
“你们想想,乡亲们,故事里的小明做的对不对?他从小偷别人家的砖,回家他母亲给他煮个鸡蛋,偷别人一个铁锹,他母亲还夸他干得好,大了就敢偷人家好几千块钱。这都是从小没教育好啊。”
“所以说,从小教育是多么重要!”一位警察在台前激情洋溢地说着,周围的村民们纷纷点头,似乎都在思考着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一招果然奏效,既能震慑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又能让那些家长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张廷东也在一旁微微一笑,心里对张玉斧的做法有些佩服。
“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分辨是非,更要让他们懂得责任与后果。”警察继续说道,“偷东西不仅是对他人财物的侵犯,更是对自己道德底线的挑战。”
这时,马楼等几位家长也悄悄站到了人群后面,听着警察的宣讲。
他们虽然对张玉斧的做法依旧心存不满,但面对权威的警察,他们的态度显得有些犹豫。
这场宣讲会或许能为张玉斧消除不少麻烦。他转头对张廷东说:“看来这招还真不错,能让村里的家长们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是啊,关键是要让他们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张廷东点头赞同。
就在这时,几个孩子悄悄从后面溜了出来。张玉斧一眼就看到了他们,心中暗想,这几个小家伙还真是不知悔改。
“你们几个,干嘛呢?”张玉斧大声喝道,孩子们吓得停下了脚步,面面相觑。
“我们…我们就是想来看看。”其中一个孩子小声辩解。
“看看?你们看看什么?”
“我们就是想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另一个孩子鼓起勇气回答。
宣讲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表示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张廷东也趁机提出要组织一次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们提升教育意识。
几天后,家庭教育讲座如期举行,村里的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前来。张廷东主持了这次活动,邀请了几位教育局的专家,讲述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