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孩子一直哭着要爸爸,李梅也是没办法,上那给孩子变出个爸爸去。
只能是一边哭一边安慰两个小孩子。
可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娘家那边一点都指望不上,婆家这边又逼着她赶紧走人。
现在完全没了活路了,敌敌畏都买好了,可就是放不下两个孩子。
听到有人敲门,只得振作精神,把脸上的泪擦掉,去开门看看是谁在这个时候过来。
门分左右,就见自己的学生张玉斧领着老婆孩子,拎着礼品上了门。
“玉斧和桂兰来了啊,有什么事吗?”
知道张玉斧找自己有事,但也没让进屋,两口子来的不是时候。
而张玉斧觉得自己来的正是时候。
“呦,这是怎么了,俩小皮猴怎么哭了,冬青,你去和他们玩,我和妈妈找他们妈妈有事。”
来之前就交代过了,张桂兰抱着张冬青去找两个小孩玩,让他们不要打扰张玉斧和李梅谈事情。
张玉斧也没有上来就说让人家嫁给自己四叔的事情,直接说了怕被人家轰出来。
先是和李梅拉了会家常,临走时才说了一下自己四叔的情况。
李梅是记的张玉斧的四叔的,张廷民年轻时也是个帅小伙,当年要不是家里知道了张家成分不好后反对,两人是能走到一起的。
听张玉斧说起自己的四叔,李梅就知道张玉斧的来意了,还是觉得对方有些冒昧了,哪有小辈上门给长辈说媒的。
张玉斧也是回家后和父母说了,张母一说,张玉斧才反应过来,确实有些冒昧了,怪不得走的时候李梅的脸色有些不好。
趁着事情还有回旋余地,张玉斧赶紧到县里找了开婚庆店的赵大娘,让她上门再说说。
赵大娘早年就是牵线拉媒的媒人,后来手里有了钱才开的婚庆用品店,在保媒这块,业务也很熟悉。
听了张玉斧把前因后果一说,赵大娘当场就下了包票,这事,一定成,让张玉斧回家等着就是了。
赵大娘没有直接找上李梅,而是先去李梅娘家做她父母的工作,她到达时,正值午饭时分,李梅的父母正在忙碌着。见到赵大娘,李母听了她的来意,十分冷淡,但出于礼貌,还是请进了家里,加了双碗筷,吃饭时上门,没有赶人的道理。
赵大娘一边吃,一边与李母闲聊,话题渐渐转向了李梅的婚姻问题。
“李梅这孩子,真是不容易,丈夫去世后,家里的一切都落在她一个人肩上。”赵大娘叹了口气,故作关切地说道,“我听说,现在有很多二婚的例子,尤其是像李梅这样,带着孩子的姑娘,找个好人家也不丢人。”
李母一愣,心中有些不以为然,“我也不是让我闺女守个贞节牌坊,只是前脚丈夫刚死,她后脚...始终有些不好看的。”
“哎呦喂,我的姐姐诶,你也要替咱家闺女想想不是,梅子今年才三十八九,又带了两个小娃娃,她婆家那边没好人您又不是不知道,本来您这边就该出面帮着她的,怎么现在反倒帮起外人了。现在咱闺女待在那边没活路啊。”
见李梅的母亲面色有些动容了,继续说:“您想啊,张廷民年轻时也是个俊俏的,如今他家里条件也不错,木匠活在咱们镇那也是顶尖的,他大侄子还开着厂子,有的是关系,若是能成,李梅也能有个依靠,到时候孩子大了,当堂哥的有啥好事还能交给外人?肯定紧着自家人啊。”
李母终于点了点头,心中渐渐有了主意。赵大娘见李母态度缓和,便开始详细介绍张廷民的情况,强调他的优点与家庭背景,最后以一种关切的语气结束:“我想,咱闺女也需要这个机会,毕竟,生活还要继续,真要是逼死了人,到时候...你说是不是?”
经过一番说服,李母终于同意了,心中也开始为女儿的未来打算。
赵大娘接下来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李梅的婆家。她知道,李梅的公婆是没什么主见的老人。她一到张家,就看到李梅的公婆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赵大娘便主动上前打招呼。
“张叔、张婶,您们好,我是赵大娘,今天来是想和您们聊聊李梅的事情。”赵大娘一开口,就引起了张家的注意。
“我们知道,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实在是不容易,都怪我们。”张婶叹了口气,面露忧虑之色。
经过一番讨论,李梅的公婆终于点头同意,表示会考虑这个提议。
赵大娘把两边都说通了,才来到李梅家。
李梅给她开了门,眼神中透着一丝疲惫。
赵大娘坐下后,开门见山:“李梅,我去你娘家和你公婆那里都聊过了,他们都愿意支持你再婚的事情。”
李梅愣了一下,心中五味杂陈:“我……我不想再嫁,我带着俩孩子,我...”
“你这人,怎么这么傻啊,你也不想想,你在这边能落得好?你男人那几个兄弟可都盯着呢,地和房子都分了,你手里能有几个钱?两个孩子不养活了?孩子不上学?别犹豫啦,这张廷民可是你现在最好的的选择,真要是错过了,再找个二婚带孩子的,你觉得能比张廷民好?”
“再说了,孩子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家。我和张廷民那边说过了,他这些年一直单身,也需要个知冷知热的,愿意给你和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这不是两全其美嘛,还有犹豫啥呢?”
李梅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意,虽然她依旧有些犹豫,但赵大娘的坚定让她感到了一丝希望。
经过一番交谈,李梅终于答应了,决定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新的开始。
在赵大娘的安排下,李梅和张廷民的婚事迅速落实。
几天后,李梅心中既忐忑又期待地走进了民政局,手握着张廷民的手,仿佛握住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登记的过程中,李梅的心情如潮水般起伏,既有对新生活的渴望,也有对过去的难以割舍。
“梅子,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你和孩子的。”
张廷民的声音低沉而温暖,像一缕阳光洒在李梅的心头,驱散了她心中的阴霾。
登记完毕,李梅一瞬间感到如释重负。
她抬头看着张廷民,眼中流露出一丝感激与信任。虽然他们的结合是因为现实的需要,但她相信,时间会让这一切变得不同。
婚礼在村里小办了十来桌,亲戚朋友们纷纷前来祝贺。李梅的父母也在这一天来到了现场。虽然桌数不多,但每一桌上都是张廷民最亲最近的人,大家都是真心祝愿他们两口子能和和美美。
“这下好了,梅子有了依靠,孩子们也能有个完整的家。”李梅的母亲在一旁感慨,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
婚礼结束后,李梅就从镇上搬了过来,每天早起骑车去镇上学校上班,反正离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