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张玉斧和那位王主任聊了很多,也对他的情况有了些了解,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俗人,而恰恰正是这种俗人,办起事情来,才是滴水不漏的。
桃园的黄桃有了买主,张玉斧也就放下了这边的事,开始准备猪场的改建工作。
之前的猪圈是为了养白猪准备的,所以修的很小,就是减少猪的活动量,让猪吃饱了就睡,才能长膘,但改成养杂交猪之后,就不能那么养了。
以前吃猪肉都是挑肥的买,随着经济越来越好,现在都是挑瘦肉和五花肉了,再像之前那种全是肥膘的肉,就不太好卖了。
这次扩建张玉斧打算把边上两亩地都建成养猪场,到时候把小圈换大圈,给猪充足的活动空间,增加猪的瘦肉含量。
还准备加入自动化的清理装置,就像赵技术员师哥那边一样,一键清扫猪圈的猪粪,能让猪场保持清爽。
猪粪清扫机其实是一整套的设备,要在盖猪场的时候留好排污通道,加高猪猪们的猪舍,造成角度倾斜,然后一键启动猪圈的水阀,高压水枪就会把猪舍里面的猪粪冲到排污渠。
排污渠那边的机器就会启动,推着猪粪到外面的烘干机去,水污分离后进行烘干、发酵,然后制成鱼饲料,等过段时间张玉斧有了空,就会去找村长商量鱼塘承包的问题。
在外人看来,张玉斧做的事情属于是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的,啥赚钱他干啥,其实张玉斧对未来的规划很清晰,养猪和养鱼能构成一个循环,而养鸡和种果园也能形成一个循环。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环保问题,张玉斧养鸡场的鸡粪全都会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然后变成农家肥上到果园里,能有效减少果园工业化肥的使用量,现在看来可能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但过几年查环保一开始,这能够减少很多麻烦。
而这次的猪场,建好后利用猪粪回收系统制作鱼饲料,也能和鱼塘形成循环,避免像其他养猪场一样乱排乱放导致污染环境。
“玉斧,水泥沙子你定好了没?”
“订好了,在砖窑厂订的,他那边现在水泥沙子石子这些都有,都不用跑第二趟。”
“那咱啥时候开工?”
“等忙了这几天吧,这几天桃园那边要采摘,我看看不行就让二邋遢带人先过来打地基。”
和老赵说了下之后的安排,张玉斧去老宅骑上弟弟的摩托车,到隔壁村去找二邋遢,留下两千块钱做预付款,二邋遢当即表示第二天就带人过去,先把地基打了,后续啥时候来料啥时候就开干。
眼看着张玉斧又是买烘干设备又是弄发酵设备的,赵技术员也反应过来了,张玉斧这是所图非小啊,他以为张玉斧就是小农思想,养点鸡养点猪,赚点小钱就满足。
平时看他哪哪都不舍得花钱,这次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老赵决定要和张玉斧谈谈。
老赵在和张玉斧讨论完后,心中对未来的养殖计划充满了期待。
“玉斧,你的循环养殖理念真是太有意思了!我觉得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循环,更是生态上的一种创新。我想带你去见我的老师,他在这方面有更深的研究,或许能给你更多的建议。”
“好啊,什么时候去?”张玉斧立刻答应,他自己没啥技术,就只是因为以后提出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才有这么个想法,也挺期待着能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
“忙完桃园的事情立马就去?正好可以带你到京城逛逛。”
商量好了出发的时间,张玉斧领着赵技术员来到桃园。
今天是桃园采摘的日子,商场的采购车已经排着队在门口等着了,只需要安排人采摘过称,然后搬到车上就行,这就是王主任的作用,收钱人家是真办事。
张玉斧全家齐上阵,三叔今天诊所都没开门,特意来帮大侄子摘桃子,张玉斧还雇了村里闲着的老头老太太一起来帮忙。
不是不愿意顾年轻人,实在是没有,年轻人全跑出去打工去了,村里已经开始出现空心化了。
这边在忙着采摘,那边二邋遢已经带着工人们开始了猪场的建设。
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在挖地基,有的在搬运水泥沙子,还有的在测量尺寸,整个场面热火朝天。
“快点,大家加把劲,今天要把这地基打好!”二邋遢在一旁挥着手,指挥着工人们,声音洪亮而有力。
“二哥,这个地方的土质怎么样?”
“土质不错,稍微夯实一下就行,等会儿我们要把水泥倒上去,确保基础稳固。”二邋遢回答道,随即又转向其他工人,“记得要注意安全,别让水泥洒了!”
张玉斧在远处看着,心中满是欣慰,等猪场那边建好,自己就可以真正的歇一歇了。
...
一连忙了一个多星期,桃园那边开始减少出货量了,张玉斧觉得是时候出发去一趟京城,见一见赵技术员的老师了。
恰巧李明他们也要回去,张玉斧就让好兄弟张玉桥开着车送自己一行人去火车站坐车,出发京城。
这次去张玉斧带了很多土特产,熏好的野鸡带了十几只,野猪肉也带了一些,黄桃带了两筐,打算到了京城买了小篮子分装,顺便到黎明他们三个家里拜访下,在自己这里那么久了,走动走动也不会被人说是高攀关系。
在闷罐子里待了半天一夜,才算是到了京城,先和三小只分别,到老赵的学校附近找了个住的地方,买来小篮子,分装好礼品,张玉斧就和赵技术员一起去拜访他的老师。
不久后,张玉斧和赵技术员来到了赵教授的实验室。
赵教授正在一张大桌子旁忙碌,桌上摆满了各种养殖的资料和设备。看到赵技术员进来,他老师抬起头,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小王八蛋,舍得回来找我了?
老赵见了赵教授,一下子变得拘谨了起来,“老师,事情都过去了,我这次回来是我的朋友张玉斧,他有一个很有前景的循环养殖计划,我觉得您一定会感兴趣,带来给您见见。”
“哦?不忙,我先带你们吃饭去,后头给我讲讲你的计划。”
赵教授先带着两人去食堂吃了午饭,然后领着两人又回到实验室外面的会客厅,打算和张玉斧聊一聊。
张玉斧略微紧张,但很快调整了心态,开始向赵教授详细讲述自己的循环养殖构想。他讲述了如何利用猪粪制作鱼饲料,如何将鸡粪转化为农家肥,以及这些环节如何形成一个闭合的生态系统。
赵教授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脸上的笑容也愈发浓厚。“很好,非常好!你的想法不仅具有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的环保意义。在当前的养殖行业中,这样的理念是非常需要的。”
张玉斧听到老师的肯定,心中一阵激动,继续说道:“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升养殖效率。”
“我非常赞同你的理念,等你把猪场建好后,我一定会亲自来考察,有什么需要我这边帮忙的,你到时候让这小子给我打电话。”
在赵教授的指导下,张玉斧和赵技术员讨论了许多细节,包括如何优化养殖流程、如何控制成本等。
时间在讨论中飞逝,直到夕阳西下,实验室的窗外洒进温暖的余晖。
“今天的讨论非常有价值,张玉斧,你要继续努力,未来的养殖行业需要像你这样有理想的人。”
这边聊完,张玉斧趁着天没黑,就拎着大包小包的去拜访李明他们。
“同志,你好,请问李明和陈凯你认识吗?”
“你好,认识,是我们大院的,这仨小子又闯祸了?”
张玉斧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三小只在京城应该也是排上号的混世魔王了,当即和对方解释了下来意。
对方一听乡下来的,来送礼,就不是很情愿的去打了电话,没几分钟,三小只就小跑着找到了门卫这里。
“小张,以后我玉斧哥来,你直接让他进来就行,这是我仨的铁哥们儿。”
小张嘴上答应着,心里想着就因为是你们铁哥们儿才不让进呢,里面住的都是大人物,一个盲流子进来了,到时候自己非得吃处分不可,下次来还得拦。
张玉斧跟着李明走进蓝天大院,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这里的环境与自己在桃园的家截然不同,宽敞的楼道、整齐的花坛、还有那一排排停放整齐的轿车,显得格外气派,最主要的是里面住的人,自己两辈子见到的最高的官就住这里了吧?。
他穿着一身乡下的衣服,拎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仍然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
透过窗户,邻居们纷纷探出头来,打量这个新来的“乡下人”。
李明带着张玉斧走到自家门口,轻轻推开了门。
屋内的布局简单而温馨,墙上挂着几幅家庭照片,沙发上摆着几本翻开的书籍,显得格外亲切。
“玉斧哥,快进来,我妈在家。”李明笑着说,语气中满是自豪。
张玉斧点点头,脱了鞋走进屋里,便看见李明的母亲正在厨房忙碌,香气扑鼻而来。
“妈,这是我朋友张玉斧,之前和你提过的,中原来的。”李明介绍道。
“哟,这么远来一趟可不容易,你好,玉斧,快坐,等会儿老李就下班了。”李明的母亲笑着说道,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谢谢阿姨,我带了一些特产,想着给你们尝尝。”张玉斧从包里拿出几只熏好的野鸡,放在桌上。
“哎呀,这可是好东西!”李明的母亲眼睛一亮,连忙接过来,“我这就去处理,今晚咱们好好吃一顿!”
张玉斧坐在沙发上,心中感到一阵温暖,乡下的质朴与京城的繁华在这里交汇,令他倍感亲切。
李明则在一旁兴奋地和张玉斧聊起了打算带张玉斧去哪里玩,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