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静静等待了三四天。
终于,期待已久的电动打药机终于送到了。
打药机的很是外形简洁就是一个小推车上面安装了小电机,配备了一个大点的药筒,喷洒农药的出水杆子上,雾化出水口多达12个。
张玉斧迫不及待地走上前,仔细查看机器的各个部件,厂家的人在一旁耐心地讲解着打药机的使用方法,张玉斧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
“试一试吧。”他对厂家的人说。
厂家的人点了点头,启动了机器。随着轰鸣声响起,打药机开始工作,喷雾如虹,细腻的液体在阳光下形成了一道道弥漫的光幕。
“这效率,简直是惊人!要是有个人工队来比拼,这台打药机至少能顶四五个人!”
既然打药机已经到位,张玉斧立刻开始安排一千亩地的打药工作。
“玉牛,咱们这次需要一些能干活的,能帮我一起把这千亩地的小麦都打上药,你平时多是在地里忙活,你看看找几个干活老实熟练地,一天20块钱,找个四五个,尽快把农药打上。”
张玉牛点了点头,“村里有几个干活比较老实的,我马上去找他们。”
不久后,张玉牛带着四个村民回到了张玉斧的家。
他倒是举贤不避亲,他亲哥张玉玺就站在这四个人中。
“情况玉牛也和你们说了,咱都是乡里乡亲的,别的我也不多说,尽快把活干完,一切听玉牛指挥,没问题吧?”
“玉斧,没问题,玉牛是干活的好手,但咱也不差,保准不会偷奸耍滑。”
“好,玉牛哥,那就安排吧,今天就开始干。”
“好了,大家都准备准备。”张玉斧举起手中的雨衣和口罩,示意他们穿上。
“这是为了你们的安全,不能掉以轻心,玉牛哥,你看着,谁要是不穿,就不要让他干了,每年都有打农药中毒的,我不想我这边出这样的事情。”
张玉牛第一个穿上雨衣,随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虽然感觉穿这玩意儿有点闷,但收人家钱,服人家管,都是实在乡亲,没二话。
“好,大家各自准备好自己的打药机,听我指挥,咱们分成五组,按照地块来喷洒。”张玉牛指挥着,心中暗自盘算着喷洒的顺序。
随着每台打药机的启动声,田间响起了一阵轰鸣。五台打药机如同五头猛兽,开始在麦田中穿行,喷洒着细腻的药液。
阳光洒在喷雾上,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光幕,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薄纱。
“玉牛,注意控制喷洒的高度。”张玉斧在一旁高声提醒。
“明白!”张玉牛应声,手中的打药机微微调整,确保喷雾均匀地覆盖在每一株小麦上。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随着一块块麦田被喷洒完毕,张玉斧的心情也愈加轻松。
他走到每个村民身边,询问他们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
村民们都表示机器操作简单,药液喷洒均匀,效率确实非常高。
“玉斧,这机器真不错,干活轻松多了!”张玉玺一边操作着,一边对张玉斧竖起大拇指。
“是吧,还得是与时俱进。”
就在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时,远处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
张玉斧抬头一看,心中一紧:“快,大家收工,天要下雨了!”
村民们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迅速将打药机推回到张玉斧的家中。
“别急,等雨停了再继续。”张玉斧安慰道,心中却也有些烦躁。
这场雨来的不是时候,刚打完的农药,这边就下雨,等于白打了,这天气预报...。
雨水如注,打在屋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但没持续多久,一个多小时,雨就停了。
等到晚上,天边露出了几颗星星,看样子第二天不会有雨,张玉斧决定第二天一早就继续喷洒药液。
第二天,阳光明媚,张玉斧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后,迅速到田间集合,继续昨天的工作。
再次启动打药机,轰鸣声再次响起,喷雾在阳光下形成了美丽的弧线。
五个人各自分工,默契地在田间穿行,打药机的喷雾如同一条条银色的丝带,轻柔地洒落在小麦上。
张玉斧不时巡视,确保每一块田都能得到充分的照顾。
“玉牛,前面那块地的药液喷洒得不够均匀,注意调整!”
“明白!”张玉牛快速作出调整,确保药液覆盖得更为均匀。
在田间看了一会儿,看几个人对机器的掌握越来越熟练,张玉斧就不留下来盯着了,一个是要回去找赵教授说事情,另一个就是在这里盯着有些不好看,哪有雇人干活就站面前盯着人家干的。
回到家把胶鞋换掉,张玉斧直奔桃园,这时候李教授也是晨练刚回来,作为有闲有钱的主,李教授还是很注重保养身体的,平时一直是早睡早起,每天早晚三公里,几乎没断过。
“玉斧,机器用着咋样?”赵教授一边用温毛巾擦脸,一边问起了电动农药喷洒机的事情。
“不赖,现在玉牛就带着人在地里干活呢,我感觉有个三天左右就能干完。”
“那就好,到时候桃园这边打农药也可以用那个,就省的你老喊抬头抬得脖子疼了。”
“我是这么想的,这东西算是买对了。”
等了一会儿,见张玉斧一直没走,而且有点欲言又止的样子,李教授搬出躺椅,和张玉斧一起坐在园子里,“你有事?”
既然李教授问起来了,张玉斧觉得还是早点说清楚比较好,“确实是有点事,是老赵和婷婷的事情。”
“他俩咋了?”
张玉斧巴拉巴拉把昨天遇到他们钻小树林的事情和李教授说了一下。
“这样啊,这可不行,我回头和听听说说,虽说订了婚了,也不能这样搞啊。”
“您注意点说话的语气,别因为这事闹别扭,我回头也找老赵聊聊。”
“嗯,我知道了,这个事情还是要注意影响的,哎,年轻人啊。”
和李教授聊完,张玉斧要到猪场看看,新一批的小猪仔已经出生,养猪场的规模再次得到了扩大,赵技术员也变得比以前忙碌了。
走到猪场,就看到赵技术员正领着树哥在给小猪打疫苗呢。
“老赵,有活咋不喊我。”
“大老板来了,您多忙啊,我...”
“好好说话,别跟个娘们儿一样。”
“额,这不是怕你忙不过来吗?看你这两天一直忙着地里的活,这边也就是打打疫苗,正好厂子那边前几天刚出了货,现在比较闲,我就把树哥叫来了。”
“树哥,你先回去吧,我来接手。”
张玉树还是很听张玉斧的话的,见让自己走,一句为什么都没问,放下小猪仔就接着回厂子里去了。
“老赵,昨晚的事情我跟李教授说了。”
见赵技术员有点想生气,张玉斧又接着道:“老赵,我知道你气,但事情不是你这么干的,咱都是年轻人,有点冲动也能理解,但你们都定了婚了,这时候传出点不好的声音,是不是不太好,你自己说。”
“诶,我知道了。”
“你能理解就行,我的意思是你们还是尽快把婚礼办了,到时候名正言顺的,谁也不能说啥。”
其实在后世看来,年轻男女钻个小树林没啥,何况双方又是订了婚的,那就更没说的了,顶多就是说小年轻玩的花。
可现在不一样,现在是90年代末,对于男女这方面还是比较看重的,众口铄金之下,想解释你都没地方说理去。
“对了,猪场这边的工作还顺利吗?我这段时间都没关注过,我的失职。”张玉斧转移了话题,想让赵技术员的情绪放松一些。
“还不错,小猪仔们长得快,疫苗也打得及时,没出现什么问题。”
赵技术员说着,脸上的阴霾似乎也随之散去,“不过,最近市场上猪肉价格有点波动,得多留意。”
“市场价格总是起伏不定的,我感觉总体还是比较看好的。”
现在张玉斧的养猪场,杂交猪的数量已经超过五十头了,如果加上成年种猪,数量有七十多头。
今年年底的时候张玉斧打算出栏一批,看看市场反应,毕竟以前买猪肉都是挑着肥肉多的买,自己的杂交猪却是瘦肉比较多,现在这个时间点,不知道竞争大不大。
...
千呼万唤,李教授学校的学术交流团队终于来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桃树的枝叶洒在地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张玉斧站在桃园的入口,心中既期待又紧张,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接待这样一批学术团队。
一辆小巴车,稳稳的停在了张玉斧的桃园门口,车上面还挂了一个大红色的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