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下着雨,张玉斧窝在家里无事可做,就想找老赵几人一起玩玩牌,打发下时间。
打着伞走到桃园,就看到李教授跟赵技术员在屋里不知道在聊什么。
张玉斧一到,还没张嘴说话,老赵就塞给他一份期刊杂志。
拿起杂志一看,还是南大的,“《基于家猪野猪杂交种饲料配比对于肉质影响的研究》,第一作者赵...,老赵,论文发表了啊!可以啊你。”
李教授见张玉斧拿着杂志,便笑着说道:“南大的核心刊物在农业研究领域可是有着极高的地位的。老赵这篇论文不仅探讨了家猪和野猪杂交种的饲料配比,还对肉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可是最前沿的研究,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该有记者上门了,你要做好准备啊。”
张玉斧点点头,正当他准备继续询问时,窗外的雨声渐渐小了。
大雨过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桃园,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又在李教授这里讨了几杯茶,见两人拿着杂志一直在讨论学术问题,他也没多打扰。
傍晚的时候,老翟突然找了过来,“哎,玉斧,你你去看看,桃园的桃树怎么了?”
张玉斧赶紧跟他一起来到桃园,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发现几棵桃树的树干上流出了一些透明的胶状物,像是受了伤。
“哎呀,我去,这东西好啊。”
老翟看着面前喜气洋洋的张玉斧,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哪有树病了还跳着脚叫好的?
老翟不清楚,张玉斧可是清楚得很,这玩意儿叫桃胶,后世能卖到近百元一斤,说是能美容养颜。
可他不知道的是,桃胶是桃树病变之后产生的产物,在这个年代,桃胶是没人要的,是影响桃树产量的。
听到消息的李教授也走了过来,“这可不妙,桃树流胶一般是因为受到病虫害或者环境压力。”
李教授蹲下身仔细观察,“你得赶紧处理一下,你去买点石硫合剂,石硫合剂对这种情况有很好的效果。”
“石硫合剂?”张玉斧皱了皱眉,虽然听过这个名字,但并不太了解。“这东西怎么用?”
“很简单,石硫合剂主要是用来防治桃树的病害,能够有效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你只需按照说明书的比例稀释后,均匀涂抹在受影响的地方就行。”
“明白了,我这就去买!”张玉斧说完,迅速收拾好东西,冒着细雨朝镇上的农资店走去。
不久,张玉斧提着一袋石硫合剂回到了桃园,他找到张玉牛和其他几个工人,安排他们一起进行涂抹工作。
“每人负责一片区域,记得均匀涂抹,别漏掉了!”张玉斧一边分发工具,一边强调。
工人们纷纷点头,开始忙碌起来。
趁着工人清理的过程,张玉斧收集了一些桃胶,打算拿回家给媳妇儿。
忙活了三四天,把有问题的桃树全部处理了一遍。
农业生产就是这样,时刻又要紧绷着自己的神经,一旦出错可能就会影响产量,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收入。
...
刚有点时间休息,还没在家坐几分钟,好大儿张冬青就蹦蹦跳跳的找了过来,“爸爸,咱们家有蚕吗?”
“要那玩意儿干啥?蚕蛹倒是有,你妈前两天刚买的,油炸的。”
“爸爸,我要活的。”
上手把儿子抱到怀里,问道:“你要活的干啥?那可是虫子。”
“我们老师说要我们养蚕,我们昨天学习了蚕妇这首诗,老师说让我们体会下养蚕人的辛苦。”
听到儿子说是有关学习的,张玉斧那是一百个一千个支持啊,“来,你给爸爸背一遍蚕妇这首诗,爸爸这就去给你找去。”
张冬青挣脱爸爸的怀抱,站到地上摆好姿势,唱到:“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那你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不懂,不过老师说到了一年级,一年级的老师会告诉我们。”
“这样子啊,走,爸爸带你找蚕去。”
张家寨的西头,就有一个养蚕大户,现在的规模还很小,但张玉斧记得十来年后,对方发展成了一个大场子,专门做蚕丝制品,听说挣了不老少钱。
张玉斧牵着张冬青的手,向西头走去。
张冬青兴奋地蹦蹦跳跳,时不时抬头问:“爸爸,蚕是长什么样的?”
“蚕是一种小虫子,白白胖胖的,看起来有点像豆虫。”张玉斧回答道,心中却隐隐感到一丝担忧。
虽然养蚕是一个不错的学习项目,但他也知道,养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
“那它吃什么呢?”冬青继续追问。
“蚕最喜欢吃桑叶,只有吃了桑叶才能长得快。”
不久,他们来到了养蚕大户的门口。院子里一片宁静,几只蚕在蚕匾里悠闲地啃食着嫩叶。
张冬青眼睛一亮,兴奋地指着那些小虫子:“爸爸,快看!那就是蚕吗?”
“对,就是它们。”张玉斧微笑着,看来冬青对这次的学习活动非常感兴趣。
他们走进院子,养蚕的大户张玉忠正在忙碌,看到张玉斧和冬青,立刻热情地招呼他们:“哟,兄弟,带着小冬青来看看蚕啊?”
“是啊,玉忠哥,冬青学校给布置作业,说是让孩子养蚕,我就带他到你这里看看。”张玉斧笑着说道。
“养蚕可不是简单的事,得细心照料,保证桑叶的新鲜。冬青,你想不想试试?”
“我想!”张冬青兴奋地回答。
“好,那我就教你。”张玉忠带着他们来到养蚕的棚子里,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排蚕箱,里面的蚕在桑叶上静静地吃着。
“这是蚕的家,叫蚕箱。每个蚕箱里都有不同阶段的蚕。”李大叔指着蚕箱,耐心地解释道。
“你们看,这些小蚕刚孵化出来,得吃很多桑叶才能长大。”
“那它们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呢?”冬青好奇地问。
“会变成蛹,最后变成扑棱蛾子。”张玉忠微笑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好好照顾它们,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