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夏天,灾民们沿着商队走出来的路来到庭州,就再也不肯离开了。
张祖谦在庭州任太守也有好几年了,还是第一次遇上这么棘手的事。
就在他犹豫着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时,外面传来管家的通禀声:“大人,萧将军和江掌柜来了。”
听见江颂宜来了,张祖谦精神一振,连忙道:“快请进。”
不一会儿,江颂宜和萧秉宁走了进来。
数月不见,萧秉宁清瘦了很多,张祖谦上前对他拱手行礼,莫名觉得萧秉宁似乎成熟了。
“萧大人,听闻你身体抱恙,可好些了?”
萧秉宁笑道:“托张大人的福,已经大好了。”
“那就好。”
几人落座后,萧秉宁说明来意:“我和江掌柜今日过来,是想找你商量一下安置城外灾民一事。”
“安置?”张祖谦诧异道,并看向江颂宜。
不用猜他都知道,安置的事大概率是江颂宜想出的主意。
江颂宜接收到张祖谦的眼神,笑道:“对,安置,千防万防,我家玻璃大棚夜里还是被打碎了一角,灾民逐日增多,他们霸占着城外的池塘不肯离开,长此以往,迟早会闹出大事来,我和萧将军商量了一番,堵不如疏,为今之计,只能想办法安置他们,让他们不再生事。”
安置灾民的事,江颂宜从旱灾爆发初期就考虑过。
整个大晟闹旱灾的范围太广了,庭州无法独善其身。
与其看着庭州城外的灾民越来越多,城门迟早有一天会被冲破,城中的百姓被冲进城的灾民烧杀抢掠,掠夺一空,还不如趁着事情还没严重到不可控的地步,将这些灾民安置好,变成将来守护庭州的一份子。
而且城外的灾民守着有水的池塘死活不肯离开,江颂宜夜里出城放水变得很不方便,尤其是昨夜,险些被几个灾民发现,关键时刻是萧秉宁带着人人出现,才保住了铜镜的秘密。
张祖谦问:“要如何安置?”
江颂宜给萧秉宁使了个眼色。
萧秉宁道:“我通过江掌柜,从乌犁一位大商人手中买到一批粮食,过几日便会送到庭州,这批粮食用以在城外开设粥棚,每日一顿粥供给灾民吃喝。
另外,城外多荒地,趁着如今正是种地的时节,我想组织灾民在城外开荒种地,争取在十月入冬前种出一茬土豆供他们过冬,往年人口流失是庭州一大问题,若是能让这些人在庭州安家落户,熬过这个冬天,来年庭州定能发展起来。”
“开荒种地?”张祖谦忧虑道,“我不是没想过这个办法,可实施起来太难了,要安置灾民,得提供住处,开荒种地要提供农具,种子,肥料,在他们种出第一茬作物之前还得供给他们吃喝……庭州拿不出这么多东西。”
萧秉宁道:“老办法,让他们贷款安家种地,留在这儿开荒安家的吃喝住用我都可以先提供给他们,但他们得签订契约,分期一年到三年还给我,明日我会派人在城外用铁丝网圈出一块地,他们若是答应签订契约贷款就能留下来,若是不答应,便赶出去。
至于提供衣食住行,你不用担心,乌犁商人那儿有一种叫‘帐篷’的东西,一顶只要一两到三两银子,能住得下一家子,住在帐篷里,冬日也不至于冻死,农具种子肥料也都有,按照这个办法,若是管理得当,城外的空地能住得下八万到十万的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