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如同急促的心跳,一声接一声,仿佛要将人的心脏从胸腔中震出一般。
直到此刻,城头上依旧没有任何动静,就像是一头蛰伏的猛兽,正在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黎珩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城头的每一处细微变化,手中的马鞭不自觉地握得更紧。
他知道,这第一回合的较量,不仅仅关乎他和陶信的颜面,更关乎他们接下来在郡城中的立足之本。
若是一开始就被俞家压制住,那后面的路就更难走了。
就在方阵即将与城墙接触之际,城头上突然有了动静。
随着令旗挥舞,城头上忽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士卒,他们手持弓箭,对准了城外黎珩的大军。
然而,让陶信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士卒并未立刻发动攻击,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珩哥儿,他们这是何意?”陶信疑惑地看向黎珩。
黎珩面目肃然,并未立刻回答,而是挥手示意鼓声暂停。
随着鼓声渐歇,原野之上再次恢复了平静,只剩下寒风呼啸的声音。
在此刻城下的黎珩部和城头上的守军,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平静氛围。
“他们在等我们的反应。”
黎珩缓缓说道:
“若是我们此刻退军,那么就算到时对方澄清情况,最多也就是扔个替罪羊出来了结。
但这样他们就是已经给了咱们一个下马威,平白削了信公子的气势,让诸族认为信公子你是一个软弱之主。
另一方面若是我们执意攻城,到时候他们恐怕也会颠倒黑白宣扬出去,到时信公子恐怕就真的成了与逆党勾结弑父的不忠不孝之徒。”
陶信闻言,脸色骤变,他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闭门不迎,其中竟然还藏着这样的毒计。
“那现在咱们岂不是中了对方的计了?”
“不,恰恰相反,现在该急的不是咱们。”
黎珩扫了陶信身侧一眼,对着目光闪动的卓复笑道:
“卓大人,你说对吧?”
此前二领的检举信之事虽然没有在军中传开,但陶信和黎珩二人还是把大概怀疑给军中少数几个信得过的高层通了个气,卓复也是其中之一。
卓复方才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地观察着局势,此刻听到黎珩点到自己,他微微一笑,出言附和道:
“黎令尹所言极是。
依小的之见,俞家此举看似高明,实则已是落了下乘。
他们想借闭门不迎之举给信公子一个下马威,可俞家眼下真的能在郡城中一手遮天吗?
我军乃是堂堂正正之师,回军郡城乃天经地义之举,方才咱们闹出的动静可不小,肯定已经惊动了城中不少人,眼下只要少主能沉住气不妄动,他们自然拖不了太久。”
他瞅了瞅城头的那些军卒,眸子里闪过一丝疑惑:
“就是小的眼下也看不出来对方后续是否还有后手,这手法看着粗糙,不太像俞淮的手笔。”
“哼,管他是谁的手笔!总之都是俞家一党!”
陶信恨恨地说道,双眼中闪烁着怒火。
黎珩闻言,暗自皱眉,他未曾与俞淮接触过,但若真如卓复所言,俞淮是个城府极深之人,那对方绝不可能只出此一招便罢手。
他抬头望向城头,只见那些士卒依旧静静地站在那里,与他们对峙着。
看不出什么端倪,只能静观其变。
现在他们沉得住气,不妄动,那么主动权就始终掌握在他们手中。
这种僵持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一阵马蹄声响起,场中的诡异平静也随之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