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支持金吾畠山家的细川政清、松浦虎、小谷政种等反三好家的和泉诸将们在战后也遭到了三好家的清算——细川政清、松浦虎等人力不能敌,放弃领地逃往纪伊去寻求金吾畠山家的庇护;小谷政种在自己的居城小谷城坚守了半个月后,因孤立无援,被三好长逸、三好长房、三好长朝等人以一万余军势攻落,自小谷政种以下三百余人被讨取······
从表面上看,输家就只有金吾畠山家一家。可实际上,真正的赢家却并非三好家,反而是上杉家。
三好家虽然在教兴寺之战后,成功夺回了和泉、河内、大和三国之中的失地,并一度攻入了北纪伊的伊都郡、那贺郡等地,但在三好军主力分兵驰援三好义兴部,以及回援摄津一国后,畠山高政在收拢了败军,并再度联合杂贺众、根来众,又接连夺回了北纪伊的伊都郡、那贺郡等地的控制权,将三好家的势力完全驱逐出了纪伊一国。
这就使得,三好家在击退并重创了金吾畠山家之后,并没有做到治下领国的扩张,仅仅只是保全了原先治下领国的范围。
经过久米田之战、教兴寺之战后,三好家不仅折损了三好实休、野口冬长、三好政成、筱原康范、小笠原长行、镰田光久、西条长纲、伊泽赖俊等诸多同族、谱代重臣,还使得治下的阿波、讃岐、东伊予三地出现了巨大的政治真空,急需三好长庆、三好义兴父子去稳定局面。
反观上杉家,趁着三好家与金吾畠山家交恶之际,不断对若狭一国进行蚕食鲸吞,并在夺取后濑山城后,厚待前任管领、京兆细川家家督细川晴元,让原先倒向三好家一方的丹波诸将大都产生了动摇。
一旦上杉家完全兼并了若狭一国,并获得半数丹波诸将的支持,那么上杉家只需要联合金吾畠山家,就能从南北包夹三好家治下的南丹波、山城、摄津、河内、和泉、大和等地。
而且,上杉家还利用自身影响力,让伊势北畠家、伊势楠木家、千种家、志摩水军众、金吾畠山家等伊势、志摩、纪伊三国的不少大名、国人领主们先后臣从,使得上杉家兵不血刃的就将版图延伸至伊势、志摩、三国之中。
不仅如此,上杉家还在尾张一国多次重创织田家,并寝反了不少美浓国人领主,使得东尾张一带不再成为飞地。
可以说,三好家虽居胜势而不得实利,上杉家虽危而不堕,这倒是个颇为奇怪的现象。
这也让世人明白一个道理:叫嚣得再凶也不过尔尔,而闷声发大财的才是最大的得利之人。
对于上杉家来说,金吾畠山家、伊势伊势守家遭到三好家的重创,其实并不算什么。毕竟,这两家都不是上杉家的嫡系。
若想做到静谧天下,必须有着成熟而高效的军政班底、一支强大的君主直属军队,以及控驭天下的威望。
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条件,那么即使建立了新的秩序也无法面对内外力的冲击,足利将军家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