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陈文轩没有说其他的,反而先是提起了包产到户,田福军想了想也开口说道:“文轩,你说的包产到户我也知道,也在报纸上看过,其他地方我不知道,黄原这边没有实行我们也有着自己的顾虑。“
“我之前却是动过心,但是同志们不同意,这事我也明白。”
“一是上面如今对于这事还没有定性,大家顾虑的是如果包产到户,那集体生产方式不存在了,这制度性质又如何体现了。”
“与其犯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如今黄原因为你提的一村一企,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大家的日子普遍来说较之前都提高了不少,起码能吃饱。”
“所以,我们也是一直忙着推动这种集体经济模式,从而没有再讨论过包产到户的事。”
听着田福军的话,陈文轩也表示明白,在陈文轩印象中,田福军可一直是个改革派实干家,在了解到包产到户的好处时是怎么忍住不去推动的。
集体经济有集体经济的优势,例如后世闻名遐迩的华西村,人人羡慕,但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如今的大环境虽然开始有些松动,但要彻底放开还有不断的路要走。
农村实现温饱主要还是靠着包产到户,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来的,毕竟为集体生产和为个人生产,大家出力是不一样的,人性如此,这也是很正常的,伟光正的人物大家虽然敬佩但毕竟是少数。
“福军叔,包产到户的好处我不说你也知道,想石圪节那样的集体公社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地方短期内是很难实行的,你们推行了快一年多也知道。”
“至于你们的顾虑,我也了解,但奴隶社会也是集体生产,你能说这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吗?”
“这件事出来已经大半年了,上面到现在还在观望,说明也是对于这种方式比较认可,只是还需要再观察。”
“前世陈文轩当老师就是在那一片,对于包产到户的形式也很了解,上面一直到明年五月才会彻底肯定这件事,从而拉开轰轰烈烈的序幕。”
手中的烟不知不觉的便烧到尽头,听到陈文轩肯定支持包产到户,特别是陈文轩那句奴隶社会也是集体生产的话让田福军触动很深。
实事求是是我们的法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产方式和生产力也是要结合实际的。
“文轩,可是要是推动家庭年产,那么如今我们的集体公社还存在吗?”
“其他地方不说,起码在原西,这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还是如火如荼,让大家脱贫解决温饱的。”
听着田福军的话,陈文轩笑着说道:“福军叔,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没说这件事非黑即白。”
“我们要因地制宜的看,对于合适有基础的地方可以继续推进一村一企、小工厂,特别是如今陕汽即将在黄原成立,我们可以将拥有一定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的地方打造成陕汽的配套地区。”
“但再往北边像安塞区那样一穷二白的山区了?总不能也让他们为陕汽配套吧!”
“您了,也不需要全面推动,只要将黄原规划,先在一两个地方实行,再慢慢根据结果总结经验便可。”
“来的路上,少安哥不是说要最偏远的地方吗?我看就让少安哥带着任务去安塞那边推广试试。”
“报纸上你也可以以此为策论提出建设性的探索。”
整个陕北开始实行还是从81i年开始,改革派包产到户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田福军和孙少安也是跟主流方向一致,未来也会被化为同一派,势必也会得到重用。
陈文轩也觉得自己是用心良苦,要是自己不管从z,陈文轩到时想试一试,以后到可以在国外找个小国家试一试了。
至此,听着陈文轩的话,田福军也明白了过来,为什么陈文轩在上午的时候没有提。
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陈文轩也不需要这样的功劳,反而可能因为这些事被有心人记挂住。
不过这样的事他田福军倒是责无旁贷,一瞬间田福军心里也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魄力,这包产到户就从黄原先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