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禅师已逝,在此伤怀也只不过是徒增烦恼。”
陈袆看着呆愣在原地的石磷磷,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嘴上一边说着,心中却不免同样感到几分悲伤。
毕竟一路走来,如乌巢禅师这般对他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纵使那乌巢禅师,将他拉入浮屠幻梦,也只不过是出于好意,想要点醒他消弭魔障。
此刻回想浮屠幻梦,乌巢禅师为了点醒他,当真是煞费苦心!
从一开始,乌巢禅师便为他营造了一处,红尘滚滚的炼心之景。
试图以人间烟火气,唤醒他那一丝人性。
又赠经文,试图以暗语将他点醒。
直到最后功亏一篑,自己压抑不住妖魔之心,是.....乌巢禅师!
祂出手相帮,唤回了自己,心中的一丝清明。
或许......
若不是自己执着于经文,强行来这浮屠山,乌巢禅师也不会因为说出什么大秘密而死。
但如今木已成舟,只在这里唉声叹气,没有任何意义。
虽然乌巢禅师最后似是放下了,但自己不能就这么任由事情轻轻揭过。
高老庄,高小姐,言家镇,老禅师......
这所谓的天命,这所谓的大秘密,已经造就了太多的惨剧。
而一路走来,或许正如乌巢禅师所说的一般,自己早就陷在那天命之中,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既然如此,与其浑浑噩噩的接受天命,倒不如主动去探寻一番。
躲无可躲,那便无需再躲,避无可避,那又为何要避?
陈袆回忆起,自己来到此方天地后的种种经历。
从一开始,他便没打算坐以待毙。
倘若这妖魔浊世之中,真有那一线生机,那他便自己去争,自己去取!
正当陈袆因乌巢禅师,而心有感触之际......
“圣僧,走吧,俺带你去那黄风岭。”
石磷磷瓮声瓮气的开口,打断了陈袆的思绪。
陈袆微微颔首,便与其一同下山而去。
不多时,他们便瞧见了一片,早已沦为残垣断壁的村庄。
村庄周遭,杂草丛生,似是已经荒废许久,显得格外荒凉。
很显然,先前陈袆与蛤蟆精,所见到的村庄,也只不过是乌巢禅师,所营造而出的幻境罢了。
“呱,佛爷,一大早上您跑哪去了!”
蛤蟆精听到动静,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
它似是早已找了陈袆许久,此刻身上满是狼狈。
蛤蟆精急得团团转,一觉醒来发现佛爷不在,还以为是佛爷又发疯,抛下它了呢!
“欸,这不是那块臭石头吗?”
蛤蟆精直到此时,这才注意到陈袆身后跟着的石磷磷。
只见它满脸敌意,握着龙骨宝杖,不明白为什么这家伙,还敢出现在它们面前。
“蠢货,莫要急着喊打喊杀。”
“此行石磷磷,会带着我们去那八百里黄风岭。”
蛤蟆精闻言,一脸疑惑的放下了龙骨宝杖。
它挠了挠头,有些不解。
“呱?佛爷怎得我们刚到浮屠山,只不过睡了一觉。”
“怎么又要出发,去那什么黄风岭?”
陈袆疲惫的摇了摇头,神情有些无奈。
“蠢货,你倒是睡得香,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浮屠山已过,我们还需继续西行。”
他言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压下身上的疲惫,转而看向西方。
“走吧,我们该动身了......”
此行一路向西,且说他三众,在路餐风宿水,带月披星,早又至夏景炎天。
但见那:
花尽蝶无情叙,树高禅有声喧。
野蚕成茧火榴妍,沼内新荷出现。
陈袆双膝盘坐于石磷磷之上,双目微闭。
“原来如此,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
随着一遍遍诵念《多心经》,陈袆似有所悟,一点灵光自透。
原来此方天地,佛门种种修行,都是从心而起,从心而灭。
而在真正修成那颗,不垢不净的菩提心之前,还需打磨自身六根,做到六根清净。
如今自己六根圆满,却也因此而六根不净。
若想修行有成,成就大神通。
恐怕还得从这六根,所滋生的六识上下手。
何为六识?
眼,耳,口,鼻,身,意,是为六识。
而当六识修行圆满,做到能够真正明悟自己,因何而起分别与取舍之心,就能触碰到第七识的境地。
据《多心经》记载,第七识名为......末那识!
只不过如今的陈袆,修行浅薄,还不明白这第七识的真谛与奥妙。
修行之上,小有感悟。
陈袆本该高兴,不过此时的他,却有些纠结。
按照自己从《多心经》中,所悟出的道理。
六识的修行,除去身识与意识,需要在前四识圆满后进行外,皆没有所谓修行顺序上的要求。
但是倘若自己犯了贪心,选择同修数识,修行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
眼下还是选择,眼,耳,口,鼻中的一识,专心修行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