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是出自河东裴氏,在西晋,南朝宋国都有名人。
裴頠在西晋时期,还提出了“无不能生有”这样的唯物主义观点。
而且《三国志》就是在南朝宋国,裴松之,他的作注,极大的丰富了原书的内容,这才让后人对《三国志》了解的更深刻。
裴家还有过裴松之、裴骃、裴子野三人并称“史学三裴”
裴家是在裴寂的高祖那一代才脱离了史学,逐渐往政治实权方向发展,
高祖裴会,在北魏担任秘书监。
曾祖裴韬,在北周担任散骑常侍、集州刺史。
裴寂的祖父裴融在北周担任司木中大夫、蜀道行军总管。
这些全是裴寂家族最近的大人物,到了裴寂这一代还做到了,大唐右仆射丞相之位,魏国公,算是来到了裴家的巅峰。
可惜啊,是裴寂带着家族走向顶峰,现在也是裴寂带着家族走向衰败,甚至一蹶不振。
积蓄几代人的成果,被户部,尚书省,右金吾卫,蜀王府合伙全抄了。
裴寂看着裴矩,眼里全是怒火,士可杀不可辱。
裴寂满怀悲狠的眼神盯着裴矩:
“裴矩!你也姓裴!我也姓裴!起码的尊严都不给吗?”
裴矩满眼都是嘲讽,一脸不屑的看着裴寂:
“那你的高祖当年不也没给我的高祖尊严吗?”
这就是当年裴家内部的发生的一个不为人知的事情。
裴家的祖先一开始是晋平公将颛顼之裔,孙针,封于周川之裴中那个地方做首领。
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代遂以“裴”为姓,称裴姓。
但在秦国,也有一支姓裴的,秦非子。
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并被封为裴乡的首领,称裴乡侯,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邑为姓,称裴姓。
在北魏时期,两支裴姓合并到一起成了河东裴氏,举全族之力让裴寂的祖先当上了秘书监的监官。
但后来两支裴姓又闹分家,原因除了他们自己没人知道,但两支从此就再也不承认彼此合并过。
但裴寂明显知道之间的内幕,脸上一会红一会白的,裴矩算是给老祖宗报仇了,畅快不易。
连李恪站在一边都觉得裴矩过分,李恪对裴矩竖起大拇指;
“哎呀呀呀,真不愧是户部尚书,我怎么没想到送出去的就该要回来,当初抄那么多家都没要回来,亏大了!”
裴矩不管这蜀王的讽刺,就是看着张贺:
“侍中大人,是你自己送来呢,还是我直接去拿啊?”
张贺甩袖而去,这没法回答,那样都丢脸。
最终裴寂家只抄出京畿道几十万亩地,其他地方就几万亩,家里的钱也没多少。
和长孙家那样的皇族世家出身完全没法比,毕竟裴家的大官就数裴寂最大了,裴寂一个人再能捞也比不过长孙家几代人捞的多。
蜀王府,右金吾卫,户部,尚书省各自分了几万贯,什么田地,食邑,家具花瓶什么的都是到了皇宫。
李恪看到这么点,还吐槽裴寂真废物,当丞相这么多年,怎么就捞了这么点钱?
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