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恩师和同年(1 / 2)

🎁美女直播

刺史,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文官。

都督,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武官。

两个职位都是重中之重,封疆大吏,地方上的土皇帝。

在大唐,属于天老大,皇上老二,我老三。

所以,每个当上刺史的官员都必须进京面见皇上。

两人这次进京也是为了面见皇上,一般的流程就是先去长安的驿站休息。

一般像这些地方上的官员进京,如果在长安没地方住,都是在驿站住。

然后会由驿站的官员把他们的信息上报到尚书省,左仆射那里。

现在左仆射空着,是左丞房玄龄代替。

之后房玄龄会让礼部官员去一趟,说说见皇帝的礼仪。

但因为这次被罢免的官员多达百人,所以这些进京的新刺史们也是多达百人。

房玄龄只好选个时间再让礼部官员统一去说明了。

在体制内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潜规则。

在你当上官后,第一件事,是拿着礼物去拜“恩师”。

谁是你科举的“主考官”,谁推举你当的官,谁给你当官的机会。

今后,你就和这个“恩师”荣辱与共。

拜完“恩师”,还要拜“同年”,就是和你一起考进官场的“同考们”。

这就意味着,你们以后是一派的,出了事可以想办法。

这些看似是科举的事情,但自古就这样,没科举之前都这样。

商鞅在去秦国之前,是叫卫鞅,卫国出生的人。

但他在去了魏国,在当时魏国丞相公叔痤的门下当了一个门客,后来当了小吏,也依然叫公叔座,老师。

一个新人想快速融入官场,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防止你刚进官场没人提携。

一声“恩师”,可以省去别人几年的献媚。

那么,这百人的新晋刺史的“恩师”,就是蜀王。

是蜀王说,让这些别驾接替前任刺史的位置。

是李恪给了他们机会,所以这些刺史应该拿着礼物去蜀王府拜一拜的。

可李恪的名声不好,而且才九岁,让这些三四十岁的人,叫九岁的孩子恩师,他们光想想都张不开来嘴。

但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这样的人,也有人打听到蜀王和太子关系不错,未来前途无量。

为了未来自己和自己孩子的仕途,舔着脸叫两声恩师,这也不算什么。

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呢,我们这算什么。

但当这些人拿着礼物去蜀王府,得到的结果是蜀王不在,而且不知道去哪里了。

这些人没办法,只好把礼物交给那个蜀王府的女司马,自己回来了。

今天,薛世良和牛芳裕两人走在朱雀大街上,没走多久,就看到前面人群围成一圈。

两人挤不进去,但在外围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吴王和蜀王的争斗,两人看到这幕,心里还想着,大唐的皇子和隋朝的皇子一个样。

隋文帝时期,太子和杨坚就是这样经常争斗。

但当两人来到驿站,和很多新晋的刺史交流一番才后悔自己刚刚不该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