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微微点头:“讲。”
张文忠展开奏章,大声宣读起来,将李恪的种种行径一一揭露。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群臣们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来。
“这蜀王也太过分了,怎能如此无视律法?”
“是啊,若不加以惩处,律法威严何在?”
李世民的脸色愈发凝重,听完张文忠的弹劾后,他沉声道:
“此事朕定会彻查,若蜀王当真如你所言,朕绝不姑息。”
虽然,在场人的反应大多都是义愤填膺。
但太子李承乾丝毫不相信,李承乾了解自己的三弟,调皮是调皮了点,但觉得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
李承乾当初可是亲眼所见,李恪因为灾民的惨状流泪。
视人命如草芥的人,是觉得不会这样的。
李承乾站出来说:
“父皇,儿臣了解三弟,他绝对干不出这样的事情。”
李世民还没说话,张文忠就反驳李承乾:
“太子殿下,下官知道你与蜀王关系甚好,但人就是在朱雀大街被打的,我难道还能诬陷不成?
昨日,萧县侯带着不良人去蜀王府,当时两人说的话,也是在众人面前说的。”
李承乾眉头紧蹙,看向张文忠,语气诚恳却不失坚定:
“张大人,我并非偏袒三弟,只是此事疑点重重。
涉及了亲王,岂可仅凭一面之词,和些许模棱两可的线索就妄下定论?
朱雀大街人多繁杂,保不齐有别有用心之人蓄意构陷。”
李承乾完全不像是李恪,言语间就把张文忠说的那些,都给否定了。
张文忠脸色一沉:
“太子殿下,下官身为京兆少尹,职责所在,断不会冤枉好人。
萧县侯亲往蜀王府缉拿凶手,蜀王公然阻拦,这是众多侍卫和百姓都亲眼所见,证据确凿,岂容置疑?”
张文忠对于太子的话,已经明显不满了。
你说朱雀大街人多嘴杂,那蜀王府和京兆府的衙役侍卫们,难道还不够吗?
这时,杜如晦出列,拱手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不无道理,蜀王殿下向来聪慧且心怀百姓,此事确实蹊跷。”
李世民在心里吐槽,真是吃人嘴软,拿人手软。
李世民是在吐槽杜如晦,李恪给杜如晦解决了,两万士兵的赏钱问题,现在就投怀送抱,出来给李恪辩护。
礼部尚书站出来说:
“但张大人奉公执法,想必也不会无端生事。”
李承乾看向礼部尚书,心说这人怎么这么记仇?
空心煤和木炭的商战,都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你怎么还记仇记到现在?
李承乾站出来硬怼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你这话没错,我相信京兆少尹肯定不会无端生事,但不代表他被人蒙蔽。”
长孙无忌很满意李承乾的说话水平:
“太子说的没错,在场没一个是亲身参与,很难说出对错。”
长孙无忌其实不在乎,李恪到底做没做这事,他在乎的是,李承乾能力越来越好了。
你看看刚刚说的这话,先是赞同礼部尚书的话,又反驳了礼部尚书的话,这不是官场老油条,怎么能说的这么好。
在场的朝臣,都纷纷对长孙无忌投去鄙夷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