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州这地方,先是窦建德和隋朝官兵大战,再是刘黑闼两次叛乱。
在这之前,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大战。
这么优渥的土地,本该孕养大量人口才对。
却因为大战,一而再的人口减少。
人少了就没人种地,别说什么人少地多,各家就能分的更多。
老百姓也是人,不是种地的器械,一个人一年最多只能种几十亩地。
大唐的律法和赋税,都是李渊当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
因为隋朝是按照一户来收税,所以唐朝初期也是按照户来税收。
朝廷律法是说,十八岁的中男,可以领一百亩地。
其中八十亩地是官田,二十亩地是永业田。
官田死后要还,永业田死后不用还,可以让子孙继承。
但是女子就不同,女子只有四十亩官田,不给永业田。
而一户人家,要缴纳三种赋税。
分别是粮食,二十天徭役,再就是布。
服徭役自然是男子去,而女子就是缴纳布,然后一起种地。
这打仗,永远是男子死的最多,家里寡妇也跟着多。
可是朝廷的赋税可一点没少,你该给多少还是多少。
树挪死,人挪活。
那些女子没办法,要么改嫁,要么回娘家。
这些女子可都还继承了亡夫的永业田呢。
无论是去改嫁,还是回娘家,都带着去。
朝廷给的方案里,并没有包括怎么处理这些永业田。
永业田可是不收税的,是真正的私产。
黄河分支沿岸的百姓都不答应,就是因为会占到他们的永业田。
可是赵君德是什么人,为了政绩不择手段的人。
他直接就下令强行毁掉田地,当时正处在六七月份,正是粮食快收割的月份。
这么一闹,就激起了当地的百姓愤怒。
贝州是在河北道,河北道曾经就是窦建德的大本营,唐朝在当地的影响力本来就不大。
这么一闹,激起民愤,就发生了百姓冲击县衙的事情。
虽然赵君德后来把事情按压下去,但还是惊动了长安。
不惊动不行,这就是造反的行为。
多少起义军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冲烂当地的府衙。
赵君德没办法,只好给长安派来的御史送礼,这才把这事糊弄过去。
可修筑蓄水坝的事情还得干,赵君德只好拿着钱到处去收购那些永业田。
地是买来了,可钱花了四分之一。
加上武德九年,突厥来犯长安,贞观元年又在到处安抚百姓。
各地的州县,为了挽回被突厥袭扰造成的损失。
这修建堤坝的木料石料,也纷纷跟着涨价。
这就导致了,这些蓄水坝不能全部修好,全部只修了原本计划的一半。
按理说,没钱就和朝廷要,反正赵君德自己也没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