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满脸无奈地长叹一声,道:“孤已然明了,是孤过于急切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知尚有漫漫长路要走,自当即刻启程。孤已手书予父皇,详述沥青之优势与便利,待父皇回信,孤便上书恳请父皇加大沥青制作规模。”
王珏恭敬行礼,道:“属下定当竭尽所能,辅佐殿下成就此宏图伟业!”
实则王珏心中清楚,即便后世以基建狂魔而闻名的政府与百姓,欲达成此等规模的建设,亦需历经数十载光阴。忆起自己家乡那条通往县城之路,直至自己临近大学方得以修筑。
然朱高炽所言亦无差,万事开头难,只要起了良好开端,凭大明之雄厚资源与百姓之无穷智慧,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改良技艺,终有一日能实现他与朱高炽心中之愿景。
新年转瞬即至。王珏将二狗一家、陈宇、杨蒙与付恩卿聚于一处。众人虽无血缘之亲,然多年相处下来,已以王珏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团体。王珏念及往后数年众人恐难再团聚,便期望能共度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
正月初八,各处产业休假完毕复工之际,王珏率众人前往西山工坊,为工人们送上新春红包与礼品。同时郑重宣布,自今年起,西山工坊之生产、安全管理与研发事务,皆由董宁执掌。
工人们望向董宁的目光中,满是敬佩与羡慕。谁能想到,这位昔日从陕西迁至北京的烧炭匠人,于短短一年间,便能在偌大的西山工坊中脱颖而出,占据如此重要之地位。
此时的皇宫之中,朱棣确定了太子人选之后,心境颇为轻松。加之新年的喜庆氛围,让操劳一年的他亦觉舒缓不少。此刻,他正手持朱高炽的来信,细细研读。
除了开篇洋洋洒洒的拜年贺词,其后关于王珏西山工坊与沥青的描述,更令他兴致盎然。身为马上皇帝,朱棣虽未亲见柏油路,然从长子的字里行间,他敏锐地洞察到柏油路于军事方面的重大价值。若境内诸城皆有柏油路相通,无论何处生发变故,附近州府皆能于最短时间内作出响应,此于大明之军事调度与国土防御,意义非凡。
朱棣一时间兴趣大增,本欲回信详询沥青之事,然念及年后便要册封朱高炽为太子,亦不差这数日,届时将众人召至京城问询,自能了解得更为透彻。
他再次审视手中信件,微微而笑,喃喃道:“且先过个好年,待年后再作计较。”
正月十三,朱棣率文武百官于京城南郊举行盛大祭天地之礼。礼成之后,二十七日,朱棣颁下旨意,召世子高炽与高阳王高煦回京,同时召僧人道衍与王珏入宫面圣。
旨意既出,朝中大臣心中皆明,自永乐元年三月陛下商议册立太子以来,悬而未决近一年之久的太子之位,终要尘埃落定了。
喜欢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