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这一句轻飘飘的话,让满堂的大臣有一半心瞬间凉透了。
偏偏作为天子的刘禅点头准允了,军政一体,权柄独操的诸葛亮,威压朝堂没有一个人敢开口。
刘禅见满朝大臣没有人开口反对,随即便开口说道。
“既然诸位爱卿都对丞相之奏,没有异议,那朕便准许了。”
群臣:陛下,他们不是没有意见,只是不敢开口。
这时候他们还挺想念那个头铁的铁子。
“朕即日便颁下诏书,昭告天下。自今日起,后继之君不得轻易封王授爵,非刘姓不得而为王,王公贵族,皇室子弟,无大功者,也不可封王!”
“此诏书即日传布海内!”
诸葛亮当即躬身,“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群臣:怎么说呢,虽然违心的话说了不少,但这句话说出来比吃了那个东西还难受。
“陛下”
刘禅看向诸葛亮,一抬手,“相父有话请说。”
诸葛亮道:“刚才臣还提了一件事,请陛下酌情考虑。”
“嗯?相父刚才还提起什么事了?朕怎么不记得了?”刘禅疑问道。
诸葛亮有意提醒道:“刚才有诸多大臣向陛下请奏为臣进位封王,上对陛下不忠,下对臣不义。”
“如此不忠不义之举,必要惩处,以彰显陛下赏罚分明之举!”
诸葛亮余光一瞥,这帮人,别以为他忘了,他可不会手下留情!
群臣:!!!!
这这……,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不说,反倒惹火烧身了。
打不着狐狸,倒惹了一身骚。
丞相开口了,陛下也绝对不会过多插手,他们这些人责罚是免不了的。
刚才那些叫的欢的人,现在心都沉到了谷底,静等着最后的宣判。
“相父,您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刘禅问道。
诸葛亮拱手,“此事臣恭听陛下圣判,无论陛下如何裁决,臣全然遵行。”
刘禅闻言,一时间神情郑重起来。在外人看来,诸葛亮这是在有意刁难。可在刘禅看来,相父这是在考校他。
刘禅凝聚龙威,直视下方的文武群臣。
“刚才方才进言者全都站出来。”
“若主动站出来,朕可考虑从轻责罚。”
刘禅态度已经放的够宽松了,有诸葛亮在,没人能逃脱责罚。现在有一个宽大的机会,没有人会不识这个抬举。
诸葛亮老神的站在原地,没有回头,也没有用余光看一眼。
刚才为诸葛亮进言称王的那些人都陆续的站了出来,一共十余名大臣,全部站列在大殿中央。
十余名大臣全部低着头,整个大殿除了刚才挪动的脚步声,没有一丝声音发出来。
刘禅神情凝聚威严,沉声道:“汝等不识国家大义,随波逐流,不识忠言,随意进谏。欲使丞相为处于不义之地,使朕差点落于不明。”
“其罪不轻,不可轻恕。”
对于这些人的处罚,刘禅想了想,这是向付给他的考题。处罚轻了,显得不痛不痒,重了恐怕又挫伤大臣之心。
刘禅左右思虑后,终于开口。
“念在汝等主动承认,可从轻处罚。”
刘禅:“你们这些人全部降一级,罚奉一年,以观后效!”
“若有再犯,数罪并罚,绝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