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登基大结局(1 / 2)

🎁美女直播

第769章登基(大结局)】

道明二年五月初八,大黎摄政王谢湛与平州州长吕颂梨会面于涪陵酆都鹿鸣台,谢湛于此设下重重陷阱,不料都被平州一一化解,而他本人也因受伤掉入洪水之中,溺亡。

吕颂梨则带着受伤昏迷的秦晟回平州医治。

送走了吕颂梨一行人,秦珩强忍着对弟弟的担忧,开始率领大军收复益州。

收复益州之后,秦珩下令大军暂作休整,等待其他大军前来汇合。

而平州其他大军正在全速赶来,准备向大黎发起最后的进攻,围攻雍州。

长安皇宫,老佛爷叶娴(一年前新帝登基后荣升的雅号)直骂谢湛是个吃里扒外的家伙。说他本该可以一把送走吕颂梨的,却与她啰嗦那么久,中了人家的缓兵之计,可恨至极!

如果谢湛的英灵在此,定是冷笑不已,叶娴想让他和吕颂梨两败俱伤,让她坐收渔翁之利?她配吗?

已经荣升后宫总管的李杰英抬头望天,心说,老佛爷啊,这还是大白天,您还没睡醒呢。

李杰英旁边的小太监小豆子低眉顺目的,他对李总管是佩服至极的。

现在平州大军都快打到长安了,宫里都有点乱象了,他知道李总管还挺悠哉的。

“李总管,这眼看着要变天了,咱们这些宫女太监的,以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命。”

“不用操那么多心,担心那么多也没用,平州州长听说挺仁慈的,应该不会随意屠戮人命。”

“听李总管您这么一说,小的就放心了。李总管您是有本事的,才几年,就爬到了总管的位置,您的话指定有道理。”

“欸,这不算什么。”面对小豆子的恭维,李杰英摆摆手,“咱家说了一遍遍,不要怕花钱,只要舍得就能一点点干到圣驾前。刚进宫那一年,我也是个小太监。”

小豆子点头,他进宫后就和李总管一直在一个宫殿里做事,李总管当时只是一个小太监头头,但他一路往上爬,似乎都没缺过钱?于是他便向李总管请教生财之道。

李杰英心中好笑,哪有什么生财之道,他的生财之道是背后有个好主子。

平州各路大军朝雍州方向集结。

随着平州各路大军的逼近,长安城内的氛围极度紧张。

城内的人不是不想离开,而是离开又能去哪里呢?外面已经是平州的地盘了。而且离开的话,他们的房子铺子等等怎么办?都舍弃吗?舍不得啊。

这时的长安城,除了极少数人外,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大黎归降平州,让长安城能平安交接到平州手上,不要起战乱。

现在大黎都只剩下一个雍州了,大势已去。可以说现在的大黎天子变成了长安郡守,政令都出不了长安,还有什么好坚持的?

大黎的文臣武将都劝幼帝,或者说劝老佛爷叶娴降平州。

叶娴听到这些大臣劝她的话,生气极了。昔日的吕颂梨只是一介罪妇!大臣这是让她向吕颂梨俯首称臣?

其实连她娘家都来人劝她了,目前这形势,很明显是胳膊扭不过大腿的。

叶娴还是不松口,她最后松口是因为她发现有人在她的食物里下毒,被她心腹宫女误食了。

这事将叶娴吓了一跳,这时她娘家人再进宫劝,说她要是再不妥协,命都要没了。就这样,叶娴妥协了,答应归降平州。

叶娴松口之后,以丞相沈碗、尚书令桑白卿、大理寺卿王元以及御史大夫周承中为首的大黎重臣便去和秦珩商谈大黎投降平州一事。

林染护送他们前去。

但是秦珩没有见他们,而是让周达转告他们,“我们大将军说,你们大黎要归降我们平州,可以,但你们得拿出诚意。”

沈碗等人都怀疑自己听错了,什么意思?他们代表大黎来谈投降的事,竟然还要他们先拿出诚意,平州才愿意和他们谈?

“是这个意思吗?”沈碗问。

王元:“大概是的。”

沈碗等人闻言都气死了。

这时,林染在一旁幽幽地道,“人家要一个诚意也没错,在涪陵鹿鸣台,吕州长和秦晟将军被算计,秦晟将军至今重伤未醒……”

沈碗和桑白卿面面相觑,真要计较的话,他们大黎的摄政王还死在了这场斗争里呢。行吧,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平州现在不过是想借他们的手,处理掉一些人而已。

沈碗等人再将周达请来,答应了,表示会给出诚意的。

周达点头,然后叫来冼风,“让他带点人随你们回去吧。”

这是监视啊,平州还怕他们弄虚作假吗?纵然不满,沈碗等人还是捏着鼻子将人带回去了。

薛诩就暗中交待冼风,要他一定想办法处置掉大黎的小皇上、谢湛的子嗣……

大黎的诚意,很快就给出来了。

冼风也见到了。

秦珩这边一收到大黎的诚意,终于答应了和沈碗等人见见,然后达成了两三项简单的共识。比如,约定了大黎开城门迎接平州大军的时间;约定了平州大军进长安后不可伤人;约定了在开城门之前,将长安的防御交给平州大军。

消息传回昌黎,吕德胜激动得跳起来,“长安要降?”

“是的,已经约定好了日子。”

吕德胜兴奋不已,这代表什么?这代表了天下要一统了呀!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他们真的做到了!

等激动的情况恢复一点,吕德胜问老妻,“女婿怎么样了?”

蒋氏摇头,“还是昏迷。”

吕德胜兴奋的情绪收敛了一点,但一想到整个天下即将尽落闺女之手,他还是很兴奋啊。

他站了起来,“不行,我得去西林墓园一趟。”

蒋氏不解,“去西林墓园干嘛?”

吕德胜高兴得嘴角都压不下来,“告诉先帝一声。”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嘻嘻。

蒋氏:……你确定你不是去气先帝的?

没待她说话,吕德胜就已经张罗人准备祭品了。

蒋氏:算了算了。

长安

随着长安城门的打开,秦珩带着平州大军开始入城,然后开始沿路布防。

等一切都做好之后,他带着众平州将领站在前面,大黎的重臣站在后面,恭迎吕颂梨入城。

道路两旁,侍卫身后,站着前来观礼的老百姓。

“恭迎州长入城!”

吕颂梨的车驾很大,四周布满了轻纱,她跽坐着,双手交于小腹,整个人若隐若现。边上,秦晟沉睡着。

盛怀兴、王善存和姚子宁等故人瞥见吕颂梨年轻贵气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犹记得当年,秦家一家子被流放,狼狈离京的场景。

谁能想到,时隔七年,吕颂梨带着秦吕两家,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推翻了大黎王朝,建立新政。

其实盛怀兴等人觉得吕颂梨这江山打得很容易,那是因为他们把困难的事情都做了。

若说这些故人中,最难受的当属赵郁檀了。

赵郁檀站的位置很偏,仅能远远地看着吕颂梨的车驾和排场而已。

老天爷何其不公也。

在她看来,吕颂梨现在获得的一切殊荣,不过是好命,选择对了人罢了。

却没有人告诉过赵郁檀,选择是大于努力没错。

但做好选择也不容易,因为选择的背后,代表了人的眼光认知,踩中一次是运气,连续踩中两次三次,就是基于一个人的学识的沉淀和眼界了

罗家人则神情恍惚,要改朝换代了?

罗大更是惶恐地低下头,他们把原来的大黎皇朝都克没了?那么新朝呢,他们待在长安,会不会有影响啊?

长安的老百姓们饶有兴味地看着吕颂梨这位长安的新主人。

因为大黎主动投降,他们的铺子房子基本都保住了,可见他们这位新主人还挺讲规矩。

这些人都不知道,因为大黎的主动投降,他们平州不好掠夺长安的财富,以致她的追随者有了微词,吕颂梨已经动了迁都北平的决心。

这时,吕颂梨透过轻纱,看着注视她的老百姓们,深感肩上的担子的分量。

江山打下来了,怎么治理才是重中之重。

吕颂梨并没有入住代表皇帝身份的太极殿,而是挑了一间宽敞开阔的偏殿住了进去。

这时,下面的人递了折子,问她如何处置老佛爷叶娴和赵郁檀二人?

宋墨宋哀帝的皇后在小皇帝薨后,就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今,就剩下叶娴以及赵郁檀两位身份特殊的女眷需要请示她再作处理了。

吕颂梨明白,这也是原大黎朝臣的试探,通过她对两人的处置,从而推断出她对这些旧臣的喜恶。

对于老佛爷叶娴以及赵郁檀两人,吕颂梨给了两种不同的处置方法。

叶娴看着面前的三样东西——白绫、毒酒、匕首,又得知吕颂梨放过了赵郁檀,整个人都颤抖了,“哀家不服!哀家要见吕颂梨!她为什么赐死哀家,却对赵郁檀轻拿轻放?”

吕颂梨没有见她,而是传了话过来,“杀你是因为不想天下动荡,而非私怨,一切皆因你的身份。”

不杀赵郁檀,自然是想展现她身为君主的雅量。

这话也被传了开来,大家都明白了,吕颂梨杀人,只因其危害,不因私怨。

因为她没有滥开杀戒,果然安了很多大黎文臣武将的心。

吕颂梨住进偏殿之后,一直都很勤勉。

薛诩跪地恳求吕颂梨登基,“州长,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其他大臣也跪地,恳请吕颂梨登基。

吕颂梨道,“平州举事,发展至今,得国,秦家功不可没……”

吕颂梨的意思是她和秦晟一起登基,称秦帝吕皇。

薛诩一愣,吕皇秦帝?虽然秦晟将军处于昏迷状态,并不会影响州长行使皇帝的权力。可是这样,会分走州长的光辉啊。

嵇无银连忙拉住他,他觉得州长这个决定很清醒的,他低声道,“不可让州长务虚名而处实祸。”

薛诩这才不言。

如此,吕颂梨和朝臣三辞三请之后,终于答应登基了。

一个月后,年仅二十三岁的吕颂梨与昏迷中的秦晟,于长安骊山之巅,祭天登基。

祭火在鼎中燃烧升腾。

吕颂梨焚香布告天地: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

“臣,吕颂梨,外子秦晟,眷顾降命,属秀黎元。”

“鲜卑南侵,发愤兴兵,历时七年,大败鲜卑,平定天下。”

“今大黎国运告终,吾夫妇二人承运命世,扶危拯溺,功德造化,四海归心。”

“卯金修德为天子,梨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今,微臣与外子上承天理下顺民情,于八月初二,设祭于骊山之巅,昭告天地,立国大明,建元天熹。”

吕颂梨话音一落,周遭的臣工以及将士发出热烈的欢呼,“万岁,万岁,万岁……”

秦珩、吕德胜、薛诩、郭翀等人皆心潮澎湃地看着这一幕,甄选国号时,吕皇钦点了‘明’字。

有臣工问道,何为大明?

她的解释是:凡日月笼罩之地,皆为明土。

吕颂梨看着众人,大声承诺,“大明开国之后,必当平安四方,一统天下,国泰民安,万世永昌。”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声嘶力竭地呼喊道,“吕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番外大封功臣】

番外大封功臣

天熹元年,八月初三,吕皇秦帝登基后,第一次大朝会。

上朝的大臣除了原来平州的班底之外,还有少数大黎王朝的旧臣。

沈碗、周承中这些旧臣,都是经过筛选了的能臣,并且没有违法乱纪之事。其中林染和王元赫然在列。

他看到林染和王元两人,心里不滋味,这两人在吕皇一入驻长安的时候就投靠过去了,然后就被她重用了。

这两人协助章仲贤审核大黎有问题的官员,他们还能站在这,是过了他们那一关的。

接着,平州的班底大臣和大黎王朝的旧臣在大殿相遇了。

双方面面相觑,颇为尴尬。

这时,张献、章仲贤、刘冠霖还有姚松闻等人就过来打招呼了,秦家三兄弟以及孙明、常智岚还有卫旷等武将也过来了。

“沈大人、林统领、王大人、周大人,别来无恙啊。”

“托福托福。”

沈碗、周承中看着这些人满面春风的样子,两人心中真的是五味杂陈。皇上啊皇上,这些人都曾是大黎的臣子和武将啊,被大黎朝廷罢用之后,都跑到对家去了。现在好了,宋氏子孙成功地将自家的江山给作没了。

张献他们还做了中间人,为沈碗和薛诩等人做介绍。因为他们都属于知道对方,却没打过交道的存在。

他们刚寒暄了一会儿,上朝的钟声就敲响了。

只听一道嘹亮的声音唱道,“吕皇驾到,众卿跪迎!”

“吕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文武官员下身之后,吕颂梨便道,“朕与秦帝受皇天眷顾,荣登大宝。今我吕颂梨初践国祚,诚惶诚恐,惟惧思虑不周,以至伤及国本,累及臣民。”

“如此,朕心如何能安?然,以朕一人之力,终有穷尽之时,故朕望诸位臣工多多辅佐,振兴昌盛我大明新朝。”

“朕知道,殿下尔等,有追随朕举事的平州功臣,亦有前朝臣属。”

“但如今,朕将不计前嫌,惟才是用。朕许诺,但凡尔等尽忠于国,虽仇必赏。不必担忧朕再清算旧账。”

“自今日起,尔等都是大明新朝的臣工,别无二致。”

殿下众臣高呼跪拜,“吕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碗和旁边的周承中对视了一眼,然后很快就低下头。

两人心里想,不说吕皇刚才的话是真是假,但她既然说了,那他们就姑且这么信着。再说了,大黎旧臣,有问题的都已经清算完毕了,她当然不会再清算旧账啦。

吕颂梨接着说道,“新朝自当有新气象。接下来,朕要宣布三件大事!来人,宣第一道圣旨!”

这时,她身边的太监总管打开圣旨,开始大声诵读。

诵读圣旨的太监总管不是别人,正是李杰英。

对于郭春生这些平州班底臣属来说,李杰英很陌生。此时一个个就盯着他看,心里在想,这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张献等从大黎跳槽到平州的臣子们则若有所思。

沈碗等人则是觉得牙齿有点酸,李杰英一介太监在新朝混得那么好?

林染倒是不意外,他之前掌管宫禁,自然发现过一点蛛丝马迹的。但对方尾巴收得漂亮,查起来麻烦,他手上事情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李杰英才不管他们怎么想呢,这是他为吕皇服务的第一天,不得努力地表现?

众大臣一听才发现,吕皇所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更改官职制度。

大明将之前朝代的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制。

朝堂上,文武百官分站两列。

他们都心知肚明,吕皇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为分封功臣做准备。

李杰英正在大声宣读新朝拟定的三省六部制制度:“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还有尚书省!”

“六部即尚书省下辖的吏部、礼部、户部、兵部以及刑部。”

“另,各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其余不变,如御史台、大理寺等。”

吕颂梨静静地听着,同时,也在透过冕旒观察着殿下文武百官的反应。

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中央行政体制,将行政、军事、监察权力融为一体。

三省六部制将国家政务分为决策、审议、执行三个主要环节,分别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负责,六部则具体执行各项政令,这种分工使得行政过程更加明确和高效。

三省六部制较之三公九卿制优越的地方在于,其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分散相权、集中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统治力量。

之前追随吕颂梨的班底臣属们听得最认真,他们觉得,三省六部制能被吕皇当作首件大事来宣布,肯定是有其道理的。

而大黎的一些老臣则不以为意,以为吕皇是哗众取宠。

但是,朝堂上的大臣们不管心里怎么想,都装作一副认真地聆听的模样。

但是他们越听,越觉得,这样的架构,感觉还可以啊?

吕颂梨淡扫一眼后,收回了目光。

李杰英继续念道,“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则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吏部掌官吏任免、考课、升降以及调动等。”

“礼部掌礼仪、书院、外交等。户部则掌田地、户籍、赋税等财政事宜。”

“兵部掌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刑部掌法律刑狱,与大理寺并列。”

“工部掌工程营建等。”

“六部长官称尚书,侍郎则主要协助尚书管理好本部。”

“详细的三省六部制的信息稍后会下发各部。钦此!”

“吕皇英明!”

殿下的大臣们,如今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国家栋梁,也是这个时代或惊才绝艳或聪明绝顶之辈。

整个听下来,他们发现了,新朝的权力架构,非常耐人寻味。

特别是大黎的旧臣们,心中更是震撼,娘耶,他们这位女皇有点东西啊,这个新的权力架构非常地完整且有前瞻性优越性。

整个新朝实施三省六部制的话,如此明确的职责分工,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责任还到了部门到了个人。

而且中书省、门下省还有尚书省三者之间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关系,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最最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将原来丞相的权力分散到三个省份和六部中,分散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只是他们身为人臣的终极目标得改一改啰,以后啊什么封侯拜相,都不如之前有吸引力啦。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他们这位吕皇了不得啊,就是不知道这套官员制度的拟定是出自谁人之手?

就在这些大黎老臣们震撼于吕皇的才华之时,原平州的官员们则早就习惯了州长,不,吕皇的足智多谋。他们纷纷对大黎旧臣的一惊一诧投以鄙视的眼光。

至于他们担心的问题,他们是一点也不担心,相权削弱了有什么关系?反正他们扪心自问,谁能在吕皇主政的朝廷里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别做梦了好吗?现在相权分散到六部也挺好,虽然没有人能吃到肉,但有六个人喝到了肉汤,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有精明的,已经在猜测,接下来的论功行赏中,自己大概能得个什么样的官职。

兵部尚书别想了,必是秦家秦珩的囊中之物。

吏部尚书权力好大,必是吕皇的心腹才能胜任。

户部尚书也不错,有人的眼神在伍仁、嵇无银还有顾怀笙等人身上扫了一下。

刑部尚书,恐怕非章仲贤莫属了。

工部尚书,必须懂一点工程建设,还要有统筹能力……

这六部中,唯独礼部不太行?权力太小了。

就在群臣纷纷猜测中,吕颂梨拿出第二道圣旨,这道圣旨是分封功臣的。

在李杰英嘹亮的声音中,大臣们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一个个都无比的激动。

“……尊吾父吕德胜为太上皇,吾母蒋秀竹为太后;追封吾公爹秦钺为安远帝,吾婆母顾玥为太后。封兄长吕致远为诚亲王,弟弟吕明志为硕亲王,姐姐吕颂芸怀宁长公主。大伯哥秦珩为庄亲王,二哥秦晏为肃亲王,三哥秦昭为宁亲王!追封四哥秦明为忠亲王,五哥秦昀为果亲王。”

这是封赏秦吕两家上下的圣旨啊,群臣并不意外,只是,这封赏真够厚的。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就是啊啊啊。

封赏完秦吕两家,接着便是大封功臣了。

“……自举事以来,诸位臣工竭诚尽智,辅助吕皇秦帝安邦定国,功不可没。今封赏大臣,以彰其德,以励百官。”

“薛诩,才智卓越,尽忠职守……封安南侯兼吏部尚书,食邑万户,以示嘉奖。”

“伍仁,忠诚耿直,机敏非常……任命为户部尚书。”

“章仲贤,公正严明,仁爱明智……任命为刑部尚书,赏金千两……”

“董济川……任命为兵部尚书。”

“顾淮笙……任命为工部尚书。”

“王东……封为御史大夫。”

“吕德胜被封为礼部尚书。”

“姚松闻封大理寺卿。”

“张献、郭翀、刘冠霖、沈碗封为门下省侍中。”

“嵇无银封为户部侍郎。”

“裴峥封吏部侍郎。”

“邬弛封礼部侍郎。”

“曹华庭封兵部寺郎。”

“王元封为刑部侍郎。”

“冼风为禁军统领,负责长安内城安全,林染为御林军统领,负责长安外城安全。”

……

还有立功的武将,都按功劳大小封为各等级将军。

长长的名单,李杰英足足念了有两三刻钟,不停歇的。

圣旨最后,“昔年民生多艰,朕心甚痛惜,幸大黎已终,大明新始,朕决定大赦天下,免赋税三年徭役一年,与民休养生息。”

“吕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这声呼喊,饱含着浓烈的感情,情真意切。

吕颂梨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微微颔首,这是大封赏,后面还会有圣旨专门到家,单独封赏。

第三道圣旨,是推行科举制。

“……科举者,通过考试,分科举士也。无论出身世族还是出身寒门,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得到任用。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大明新朝需要人才,务必做到世无遗贤,才不埋没。”

吕颂梨一点都不掩饰自己‘广聚人才,招贤纳士’之心。

大臣们这会都感受到了吕皇的雷厉风行,她在第一次大朝就抛出了三件大事要事,真的一点也不怕他们承受不住哇。

世家们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自己阻止不了吕皇了。

经过这两年的争斗,其实世家的实力被削弱了很多。就拿河东的三晋世家来说,即便后来转投平州,他们现在的实力也比不上当初鼎盛的时候。

他们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吕颂梨要干的事,没人能阻止。

加上这科举制,之前谢湛就想搞,算是给他们打了一个预防针,他们只能在心里长叹一声,接受了。

这时,吕颂梨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另外,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

什么?!沈碗等大黎老臣以及裴峥等世家臣子瞠目结舌。

倒是薛诩张献等平州班底的臣属反应平常,他们只是动作顿了顿,然后该干嘛就干嘛。吕皇的做法不就是沿袭平州嘛,正常正常。

吕颂梨:“科举之事交由礼部来负责。”

这时,大臣们才反应过来,原来礼部不是重要,礼部很重要好吗?

这时吕德胜不在,现任礼部侍郎邬弛摩拳擦掌的,他扫了一眼在场的大臣,大有一副‘谁敢反对,他就要对上’的模样。

大臣们这才发现,吕皇让邬弛参与负责科举一事,是抬举扶持那些家中下一代没有男丁的家族哇。娘耶,这帝王心术,是无师自通的吗?

吕颂梨才不管大臣们的想法。

科举,本就是示恩于天下。读书人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她要的就是天子门生!

【秦帝醒来了】

秦帝醒来了

天熹三年,北京,皇宫

御医周元华告诉吕皇,经过三年医治,他最近征得吕皇同意之后,给秦帝用了新药,目前秦帝有醒来的迹象。

秦晟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他在梦中,有意识,想醒来,却醒不过来。

他这个梦,竟然和之前赵郁檀给他说过的她的梦有极高的相似度,只是赵郁檀隐瞒了一些情节。

他在梦里死了,那会他正领兵打得鲜卑鞑子节节败退,为救赵郁檀受伤,然后死于伤口化脓,用梨梨的话说,这样的伤口算是感染了,他死于伤口感染。

秦晟觉得赵郁檀说他是得了急症去世,不过是试图美化自己而已。

想到梦中,秦家死的只剩下小猫两三只,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也因为赵郁檀而被谢湛所窃。

只是梦中,他媳妇儿梨梨不如现在聪明,身体也不好,最后还被谢湛和赵郁檀这对渣男贱女气死了。

“我昏睡了多久?”秦晟能感觉自己睡了很久。

侍从回答,“回秦帝,三年了。”

秦帝?秦晟一愣,然后他通过侍者得知了他昏迷后的事。

秦晟:吕皇秦帝?他媳妇登基还将他给拉上了?不过这个不重要。

“谢氏一族和赵氏如何了?”他关心地问道。

没多久,他便从侍者口中得到答案了,谢氏一族和赵氏一族已被薛诩私自下令腰斩于菜市口,另外还有谢湛的孩子,因为赵郁檀是他媳妇亲口赦免的死罪,故而谢湛的两位妾室及其家族才得以幸免。

为此,薛诩还被罚了。

秦晟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的郁气都散了。

吕颂梨刚从金銮殿过来,就听到秦晟在问谢氏和赵氏的事。

“你醒了?”门外,一道略显急促的声音响起。

听见媳妇熟悉的声音,秦晟抬眼看去,眼睛就是一亮,“梨梨!”

吕颂梨走过来,坐在床榻边上,上下将他打量了一遍,“可有哪里觉得不适?”

秦晟摇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她此刻身穿明黄色的上褂,妆容端雅,头戴大红色花冠,周遭围镶珠翠珠钗步摇,气质雍容华贵中带着三分威严。

吕颂梨没听他的,让人传来几位御医和太医给他做检查。

众御医和太医检查过,确认了他确实没事了,吕颂梨才放心。

秦晟醒来,最先赶过来看望的是秦母和吕德胜蒋氏,毕竟他们都住在宫里,来得快。

见到儿子醒来,秦母这个做娘的,放心之余,不免喜极而泣。

两位母亲不断地说着,“醒来就好,醒来就好。”

不久,秦珩秦晏秦昭等兄嫂都来了,他们前脚刚到,吕致远吕明志两人也携妻来了。便是吕颂芸得知后,也带着夫婿进宫了。

秦珩看过秦晟,见他除了因久睡虚弱点外,没有别的毛病,也就放下心来了。

秦家人并无太多想法,大哥秦珩都没有想法,秦晏秦昭就更没有想法了,他们都是庶出,得以封王,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便是小六登基为王,六弟妹为后,他们这些做人兄长的,也就是封王。再说了,这几年六弟妹也没有亏待过他们。

至于吕致远和吕明志,吕明志的心思都在七工院的研究上,秦晟这个二姐夫醒了,他只有替姐姐高兴的份。

吕致远倒是有点担心,毕竟他是既得利益者嘛。

如果是妹夫秦晟称帝,他们吕家顶多就封个承恩公。

但万万没想到吕家真能出个女皇,自己还能捞个王爷当当,毕竟自古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女皇。

虽然在骊山祭天登基时,说的是吕皇秦帝双圣临朝,但是因为妹夫一直昏迷嘛,就是他妹吕皇独断乾坤,这和他妹称帝没什么两样。

反正封王之后,有时他夜里都要笑醒。

现在妹夫醒了,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啊?倒不是他不希望妹夫醒,只是心中始终有担忧嘛,加上如今朝中的局势有点微妙……

但是对上自己老爹以及吕皇妹妹,他就偃旗息鼓了。他操心啥?有啥可操心的?天塌下来有高个子的顶着。

秦晟毕竟刚醒,精神还短,秦吕两家的人看过之后,就相继离开了。

就寝前,吕颂梨对秦晟说道,“等你好一点,和我一起上朝吧?”

秦晟略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

秦晟的龙袍,吕颂梨一直都有尚衣局准备。

吕颂梨穿的是常规的龙袍改成的女款,给秦晟做的是紫金龙袍。

因为不知道他何时醒来,每每尚衣局给她制一件新龙袍,就给他备一件。

所以,现在秦晟要穿就有现成的。

不过即便有吕颂梨的邀请,秦晟只在第一次醒来后在朝堂上露过脸。之后,他就再没去上朝过了,怎么请都不去。

他每天都在做复健,身体稍好之后,他就骑着追风去香山溜达。

追风也老了,跑得不快了,一人一马这样溜达就很不错。

秦晟有时候还会把七岁的女儿秦萱一起带上,他会在吕颂梨忙完朝务后去找她。

总而言之,秦帝醒过来后的日子还是比较清闲的。

这日,孙从义来看望他。

此时已是华灯初上,吕颂梨因为政务繁忙,还在忙碌。

秦晟便在天台喝着小酒赏月,顺便等她。

孙从义过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他一副很是松弛的模样,于是调侃道,“秦帝啊秦帝,你可真悠闲。”

秦晟回过头来瞟了他一眼,给他扔了一壶酒,“喝不喝?”

“秦帝赏酒,必须喝!”

两人一边喝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秦帝,能问个问题么?”

“如果我说不能,你就不问吗?”

孙从义憋了憋,道,“还是很想问。”

“所以啊,那你想问什么就问吧。”说着,秦晟仰头喝了一口酒。

“当初怎么会想到造反的?”

秦晟瞥了他一眼,“这个问题你应该深有体会才是。为什么造反?被逼无奈呗。”

孙从义心有戚戚焉,确实,他们孙家军不也如此吗?

当初孙家军濒临灭绝,如果不是平州伸出援手,为了活着,他都想怂恿他爹造反了。

反正前面平州已经打了样,他们孙家军跟上又如何?

“造反后想过有今天吗?”孙从文又问。

闻言,秦晟神情恍惚,“老实说,没想过。”

孙从义点头,谁能想到他们造反真的成功了呢。当时他们只有两个州,大黎据十一州,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这是秦晟的心里话。当时虽然在媳妇和大哥的决定下,他们举事了,他当时也只想着走一步,看一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去达成媳妇和大哥的所愿而已。

“其实,造反能成功并不让人意外,对吗?你们吕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辽东商会是她一手创办的。”靠着辽东商会,拉来了多少商队。

孙从义点头,确实,平州的根基自此而起。

“薛诩、郭翀还有董济川之流都是你们吕皇招来的。”

孙从义再次点头,是的,这些谋士都是吕皇招揽过来的。

“还有最重要的是粮草,都是你们吕皇提供的。”

孙从义深以为然,粮草多重要啊。有秦家在,一旦有了充足的粮草,兵马很容易就拉起来了。

“你说,我们当时要人有人,要兵有兵。”

孙从义一听就懂了,是的啊,吕皇给你们凑齐了造反的资本了啊。

“当时大黎皇帝还要问罪我岳父,我们能答应吗?”

“肯定不能授首啊。”

这时,秦晟喝完最后一口酒,将酒壶往边上一扔,说道,“所以啊,你们吕皇弄了这么大一个摊子,我们不造反成功,很难收场的。”为了护着这摊子,所以他们秦家只能打仗打仗再打仗了。

孙从义:所以,这仗打着打着,就将大黎的江山给打下来了?

“秦帝,最后一个问题,对于目前朝堂上的局势,你有什么想法?”孙从义问完这句,忍不住屏住呼吸。

秦晟自然知道孙从义问的是什么,但他沉默半晌道,“我相信你们吕皇。”

不远处,吕颂梨正静静地听着,周遭的侍女跪了一地,“走吧。”

临走前,李杰英扫了所有宫女太监一眼,让他们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吕皇的选择】

吕皇的选择

大明新朝建立之后,新政三年,天地焕然一新。

这三年,吕皇夙兴夜寐,带着群臣兢兢业业地治理天下,整个华夏大地如同凋敝的枯木,焕发新生。

朝廷最先保障民生,鼓励农桑,让老百姓们将养殖种植都搞起来。

总之,先让物资丰富起来,让老百姓把日子过好。

通过户部,鼓励调动商人先行。还是之前平州那一套,优惠的政策下达之后,商人先行,让商人的活动带动内需,从而从正面和侧面刺激农户的积极性,从而盘活当地经济。

同时,吕皇让七工院予以配合,研究各种肥料,改良土壤的方法,以及各种科学种植养殖的方法,用以提高农作物还有家畜禽的产量。

然后就是加工,产品的加工,还有运输,运输又涉及到修路等等。反正就是从衣食住行去着手,让全民都参与到这个经济大循环里来。

三年的时间,大明在种植和养殖方面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老百姓的日子在渐渐变好。

这三年,因为各种权力利益纠葛,大明新朝朝堂上逐渐分为三个派系。

最初秦吕联盟抱团谋求生存空间的时候,是将吕德胜推到台前,吕颂梨在暗处辅佐,吕家主政秦家主军的双线格局。

在此期间,秦吕联盟通过吕颂梨的谋划,不断地吸纳各式人才。

在平刚举事之后,吕颂梨走上台前主政。

随着平州的发展,秦吕联盟逐渐引入如同薛诩郭翀等名仕势力和岳澍孙明等名将势力。

平州的权力架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在政务上,名仕为主,吕家为辅;军事上,秦家为主,其他名将制衡’的一个局面。

但是大明新朝建立之后,经过三年的发展,因为权力利益人事的变动,最初的格局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如今大明新朝三大派第分别是:以秦家为首的武将势力;吕家以及中期加入的名仕势力;最后加入的世家和大黎旧臣势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方势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终于,在天熹三年年底,上计核算期间,矛盾爆发了。

面对来年依旧庞大的军费支出,户部尚书还没什么,薛诩这个吏部尚书就有点受不了了,提议裁军,减少军费方面的支出。

他这个提议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大明新朝的建立,军队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现在天下承平,无仗可打之后,他是建议吕皇卸磨杀驴吗?

况且在吕皇秦帝登基之初,就借着犒赏三军的名义裁过一次军了。当时吕皇把军队里的老弱病残放归张乡里,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现在军队只剩下青壮了,还裁军的话,就裁到大腿根啦。

这薛诩自然不能认的。他只说,现在新朝初建,整个大明境内,都被大军给犁了一遍,安定得很。现在朝廷养着这么多将士,也很吃力,倒不如裁掉一部分,减轻国家的负担,然后朝廷也有更多的钱更好地去发展经济。

双方各持己见,朝堂上顿时吵翻了天。

面对菜市场一样热闹的朝堂,吕颂梨知道他们现在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她干脆让他们吵一架,然后就退朝,改日再议。

……

薛诩因为被同僚拉着说了一会话,回到薛府的时候稍晚了些。

他回到的时候,意外地看到冼风也在,“你怎么来了?”

冼风只道,“二叔,早朝的事我听说了。”

薛诩摆摆手,“不用担心我。”

“好吧。”冼风对于二叔的所作所为,是一点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