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t-title">第二百九十六章 清泥海船坞开建
翌日清晨,薛虹早早的起床进行一如既往的晨练,忽地听到府外传来阵阵喧哗声。
一开始还很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整个京城在这一瞬间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
一旁的紫鹃捧着毛巾,脸上露出几分胆怯之色。
薛虹一边拿过毛巾擦汗,一边道:“不必惊慌,许是朝鲜那边大捷的消息传到了。
派人去府外看看,另外府里一切如常,告知众人不必惊慌。”
本朝可不是歪脖树战神的那个大明朝。
现在拱卫京师的,是吃饱喝足满饷,还经过筛选裁撤的精锐部队。
总计三大营,四十七卫,将近三十万兵马!
而且京营直属隆庆帝、太子统辖,就算天降闯王,让他领一百万流民都不可能打的过如今的京营。
也就是说,现如今的京城,非常安全。
既然不是坏消息,那就只能是好消息了。
算算时间,胡宗宪、戚继光水陆并进开战,已经一个多月了。时间也差不多了。
紫鹃见薛虹面色如常,惊慌的心情也瞬间平静了下来。
这是薛府里面所有人的常识,只要老爷说没问题,那就一定没问题。
“对了,吩咐厨房,今天蒸一些蛋羹,嫩一些,夫人昨日提过一嘴。
我要去宫里一趟,老夫人、夫人问起来,你就如实回答。中午之前我便回来。”
“是,老爷。”
薛虹待汗消了些,呼吸也彻底平复,便来到偏房沐浴更衣,穿上补服,挂上玉佩,戴上冠帽,在前厅静侯。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小黄门便骑着马飞速的赶来,传递召薛虹进宫的旨意。
薛虹一边命人招待小黄门,又命人拿了些碎银子谢他,这才骑马直奔皇宫。
……
乾清宫中,隆庆帝、太子父子二人坐在一张桌案上用着热粥。
隆庆帝的脸上明显带着喜色。
眼看着要退位了,东瀛非要送点功绩!这属实是没办法!太客气了!!
虽说隆庆帝已经对身后名没那么执着了,但谁不想让后世子孙以自己为荣呢?
隆庆帝觉得吧……虽然自己杀官员杀的狠,但也没到太祖那种程度。
再说了,自己设新法、清田亩、整吏治、收九边、护民生、一策平草原,轻徭役、薄赋税。
在位期间又降东吁、破东瀛、收吕宋。
文帝这个谥号……似乎,还有点希望??
这么想着,隆庆帝今天的胃口似乎都好了些。
往天隆庆帝只能吃五六个拳头大的包子,加上两碗肉粥,今天吃了八个,又喝了一碗肉粥一碗银耳羹。
隆庆帝:(?˙▽˙?)临到退休,居然又刷了一波战绩,开心!!
“父皇,朝鲜王那边……咱们该怎么办?”
隆庆帝擦了擦嘴,将碗放下,做思索状:“朝鲜王?什么朝鲜王?……哦!!你说的是忠明侯吧?
还能怎么办,赐宅赐庄田,在京城养老吧。”
太子也早就不是当初的小白花,跟着点了点头:“儿臣明白了,明天早朝上忠明侯就会自愿献土归附。届时文武百官均可以作证。”
隆庆帝拿起帕子擦了擦手,笑道:“老大,你还是太拘泥于形式了。作证与否并不重要。
百姓们从来不怕国家打仗,怕的是国家打败仗、打败家仗!朕做事从来不需要谁作证,更不需要谁理解。
明天早朝,设朝鲜为朝南、朝北二省,分别设承宣布政司、都指挥使司。”
“儿臣遵旨。”
一个小太监来到夏守忠旁边耳语,夏守忠躬身道:“陛下,小薛大人来了。”
“让他进来吧。”
“是。”
乾宁宫外,薛虹双手垂立,站在殿外,四周是数不尽的明岗暗哨与侍卫。
薛虹曾经听过一个笑话:皇帝为中心,半径一百米范围内,暗卫的浓度比空气中co2都tm高!
这种情况下居然有宫女能和皇帝偶遇,甚至是撞上!
别说宫女了,就连薛虹,如果没有隆庆帝的旨意硬往里闯,分分钟和2.5条悟一个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