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说说看。”
在黄忠的允许下,诸葛亮讲出了自己的计划。那就是让太史慈的骑兵前往兰陵,做出要拦截援兵的举动,诱使袁术军进攻,然后秘密回援。在郯县附近的九连山阻击袁术军,然后前后夹击,一举击溃袁术军。
这一计划自然是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只不过,在遥远的武原附近听到了这个消息,一名青年人看着地形图冷笑了起来。
“公瑾(周瑜的字),调出了刘备军骑兵可有什么不妥?”孙策问一脸冷笑的周瑜。
“伯符(孙策的字),这刘备军中贾诩和顾南行未来徐州,本以为可以轻易拿下。想不到徐州还有人看出了我的计划,居然还想给我来一出请君入瓮。甚是可笑。”
“哦?公瑾怎么知道他们已经识破了你的计划?”
“若非知道我等计划,怎么会跑到九连山那种地方下寨?黄忠手下弓兵营之强世所罕有,又加上山势险峻,易守不宜攻,在这里下寨说要阻止我军支援鲁县,怎么不先想想如何出山?”
“那公瑾,我们如何做才好?我收到急报,刘备亲率大军出兖州,父亲怕是很快就会调往定陶。到时候,怕是更难骗过对手了。”
“那我们就将计就计,我倒是看看你能看破我几招。”
于是,孙策率领丹阳兵和江南精兵转向,退回到良悦,似乎是放弃了支援鲁县的行动。实际上,孙策带着精锐和本部兵马,在沿着山路前行,要暗中伏击可能从九连山中撤出的刘备军人马。
只不过,这一手还是被诸葛亮看穿了。原因无他,间谍传回来的炊火数对不上,诸葛亮马上就知道对方要搞偷袭这一出。
这一点上,也是诸葛亮很多谋略实行起来都有的放矢的原因,他本来生性严谨,又师从顾南行这个严重的流程和表格控。所以,他的计策都有法度,并且依赖证据去进行判断。
不像是周瑜,很多时候都是靠猜,靠感觉。可以说,这真的是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谋士的交手。
但是,却真的有一种针锋相对的美感。因为,孙策伏击三天以后,周瑜就凭借他那种敏锐的嗅觉感觉到自己的计划暴露,率领这原本准备偷袭的一万人马是退回到了良悦,避开了太史慈骑兵和刘备军主力的包围,逃过一劫。
等到孙坚所部离开任城的消息传来,双方的斗法也告一段落。因为再也没有人会相信,周瑜和孙策会去用本部人马支援纪灵。
于是,徐州的战事也开始陷入了僵持,而周瑜终于知道了他的对手是一个名叫诸葛亮的少年,他是顾南行的弟子。
只不过,周瑜暂时没有行动了,诸葛亮就要发力了。他虽然是初次上阵,但是也有一颗建功立业的心。
而长期驻守徐州的黄忠和太史慈也是一样的,数年之间此地风平浪静,对于这些武将而言,那自然是没什么立功的机会。这一次难得有了机会,众人都颇为兴奋。
喜欢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请大家收藏:(aiquwx)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