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分田到户情况,摆在眼前,做不了假,而这些也是最能够让人意识到分田到户好处,意识到村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东西。
“先前搞大集体的时候,宣传的就是村民的积极性,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发生了不少不尽如人意的事,的确有不少懒汉,偷奸耍滑的事。”刘怀德道。
评工记分的缺点,很多干部其实都清楚,尤其是基层干部,跟生产队,跟农民打交道的多,很多龌龊的地方再清楚不过。
“积极性是一个方面,其实还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社规模过大,集体经营的方式管理层次多,很难做到因地制宜和精细化管理,生产决策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各地实际情况,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陈浩说出另外一个评工记分的缺点。
搞分田到户,能让生产更加多样化,可以释放生产多样性。
“搞评工记分,生产计划由公社制定,万一出现问题,连累的是整个公社,分田到户后,灵活性更高,保障国家的征购任务,三提五统后,种什么由自已决定,就算出问题也只是小问题,村民的种植意愿和种植倾向会更符合社会需求。”陈浩道。
很多专业词汇。
而且隐隐的,透露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你说的很有道理。”刘怀德道。
他看了眼陈浩,“你不是下乡的知青?”
虽是公社的干部,但对公社底下的情况,他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
各大队的主要干部,他清楚,再下到生产队,就只局限于少数几个平常有接触,或者是声名比较显的生产队干部。
陈浩的名头也就近两年听说了。
突然之间就冒了出来,红旗生产队的工分值一下就涨了起来,这是陈浩的功劳。
公社派车,派人,载着陈浩到各大队敲锣打鼓,他没出面,却听过陈浩的名字。
再听到陈浩的名字,却是杨治平找到他,说是有篇文章要自已帮忙看看。
一看不要紧,只看了一眼,心跳到了嗓子口,是分田到户的事。
追问下,才知道这个事陈浩也参与了其中,虽然杨治平一直说分田到户是一众队委共同商量的结果,但他却猜测没那么简单。
今天过来,跟陈浩聊了几句,他基本可以断定,分田到户这事哪是队委提出来的。
多半是陈浩提出来的!
“我不是下乡的知青,我老婆是。”陈浩道。
“你不是知青,却能有这样一番的见识和胆量,实在让人钦佩。”刘怀德道,“分田到户这事,的确有搞头,不过这事你我说了不算,还得是最上头说了才算。”
“关于分田到户的文章,我会找人帮忙,刊登在内参资料上,公社这边,我也会尽量替你们说话,不过有些情况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得你们自已争气。”
“对了,再跟你们透露个消息,公社生产指挥组那边,可能会找红旗生产队的麻烦,你们心里要有个准备,我心里是站在你们这边的,但不能表现的太明显,有些问题得你们自已解决。”
刘怀德透露了些公社那边某些干部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