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与不好的人事物接触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1情绪与心理层面
?情绪感染理论:情绪具有感染性。不好的人往往带有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嫉妒等。当我们与他们接触时,根据情绪感染理论,这些负面情绪容易传递给我们。例如,长期和一个总是抱怨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变得消极。而减少接触,就相当于切断了这种负面情绪的传染源,有助于保持情绪稳定。
?心理应激反应:不好的事物,如暴力、灾难等信息,会引发心理应激反应。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激素,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会导致心理疲劳和焦虑。减少接触这类信息,能降低心理应激水平,让神经系统保持相对放松的状态。
2行为与习惯层面
?社会学习理论:从社会学习理论角度看,我们会受到周围人行为的影响。如果身边的人有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沉迷游戏等,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这些行为。减少与这类人的接触,能降低模仿不良行为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3生理健康层面
?神经内分泌系统:长期接触不好的人事物会导致负面情绪堆积,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例如,压力过大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会过度激活,导致皮质醇等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皮质醇长期处于高水平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影响睡眠质量等。减少接触不良因素可避免这种过度激活,维护生理健康。
?免疫系统功能:负面情绪和压力会削弱免疫系统。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会降低。减少与不好的人事物接触,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使免疫系统功能得以正常发挥,降低患病风险。
不好的人事物会给人带来哪些影响?快速识别不好的人事物的方法有哪些?
一、不好的人事物带来的影响
(一)对情绪的影响
?负面情绪滋生:不好的人常常带有负面情绪,如愤怒、嫉妒、焦虑等。与他们接触,这些情绪容易传染给我们。例如,和一个充满嫉妒心的人相处,可能会让我们也变得多疑和不安。不好的事物,像恐怖血腥的影视画面或新闻事件,会直接引发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
?情绪障碍风险增加:长期暴露在不好的人事物影响下,可能会导致情绪障碍。例如,持续接收他人的批评指责,可能会引发抑郁情绪;频繁接触暴力相关内容,可能会使人产生情绪麻木或过激反应,增加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的发病几率。
(二)对行为的影响
?不良行为模仿:从社会学习理论角度看,不好的人的行为模式可能会被我们无意识地模仿。比如,看到周围人在工作中偷懒、敷衍,我们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不好的事物也可能引导不良行为,如接触宣扬过度消费的广告,可能会导致冲动消费行为。
?行为习惯恶化:不好的人事物还可能使原本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破坏。例如,经常和喜欢熬夜玩乐的人在一起,可能会打乱自己健康的作息习惯;沉迷于低俗、无价值的网络内容,会减少用于学习、锻炼等积极活动的时间。
(三)对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