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过多年时间的检验,才能够在消费者的心中树立起一个品牌,才能在自由国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个西国制造等于精品的形象。
不仅仅是产品力的问题,还有供应的渠道,别的本地供应商做了这么多年,都熟悉了,一个外来的连锁店想要开起来,即使卖的是同样来自西国的法器,为什么要到你的店来买,而不去我平时最熟悉的老店购买?
消费者的信任是很关键的东西,而信任这种东西也没有办法一天就建立起来,而汇通商会玩的就是这个,通过常年的稳定经营取得信任,再加上偏低的采购价格,才能够发展成这样。
其他的小商会很难在大宗交易的过程中取得供货价格的议价地位,因为本身体量小,买卖小,在运送的过程中,也没有大商会的规模效应,成本很难降下去,导致很难生存。
星火集团的各种产业就完全不同了,星火开拓集团下面的企业基本上还是属于产品型企业,技术型企业,赚钱基本靠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技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优势。
这就导致了星火集团内部的员工氛围和汇通商会完全不同,汇通商会主打一个层层分明,郭铭基本上是说一不二的存在,郭铭以下,看资历、人脉、修为。
而星火集团内部大家基本还是以意见为主,谁能够拿出说服大多数的技术路线,谁就能够获得尊重。
郭铭前来商讨也是有一部分这方面的考量,他不希望再继续赚取微薄的跑路费,这样下去一旦西国和自由国开战,供货断了就很危险。
虽然上次四国战争就来过一次,汇通商会靠着双面切割加上雇佣的西国员工太多,勉强活了下去,但是对于自身信誉的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
西国的民族思潮很大程度上对汇通商会的生意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汇通商会始终还是一个自由国企业,企业内部自由国的资化风气还是很严重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和大多数的西国企业不同,西国企业基本上很多都是传统家族企业,以前是属于各个家族的商会,铺子,在毕斯进行税务改革的时候,被迫登记,在登记的时候也根据企业相关的规定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自由国企业则是混乱不堪,各种阶层混杂其中,来自不同家族的修士群体在自由国分裂那场巨变之后,以不同的思想和政经倾向来区分群体,而不是传统的家族,或者说传统的家族概念还没有完全复苏,大家都很警惕又出现一个皇帝坐在大家的头上。
两国不同的种种也导致了郭铭和徐潜之间的意识形态大为不同,这场合作的走向也变得琢磨不透,谁也不知道最终能够达成合作。
但是双方都知道这件事不好办了。
郭铭的最终目的确实不是星火航空航天集团,但是如果在这里出局却也是不想看到的。
徐潜则是认为郭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反正不是来合作的,自己需要打听更多的消息,于是提议先让郭铭跟着自己去看看新乡三号的情况,试飞一下。
于是在两人各怀鬼胎的心思之下,一行四人来到了郊外的试飞场。
“郭老板,这就是我们最新型的新乡三号。”
徐潜指向停靠在跑道上的钢铁产物,春日的阳光下,闪烁着来自凡人工业的光芒。
螺旋桨锐利地划破空气,发出巨大的噪音,让郭铭微微皱眉的同时,感受着其吹起来的巨大空气流,亲眼所见之下,也在心里默默调整着这次合作的计划。
喜欢修仙学大厦上空的两朵乌云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修仙学大厦上空的两朵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