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每一步其实都跟淬炼道心有关,妖怪的修行也一样。
就像麻姑当时也曾跟牛牧野说过,修行首在修心。
妖怪踏入修行的第一步便是开启灵智,这便是因为不开智,没有足够的智慧,不足以悟道。
道可道,非常道。
每个人的道其实都不相同,各人有各人的领悟。
勇猛精进是道,无为自然也是道。
所谓大道三千,全看自家的选择与领悟。
修炼的过程中,积累很重要,但悟性则更重要。
所谓真传一句话,修炼中的某个关窍,如果不悟透,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反而会因为越努力,越加走错方向。
就像牛牧野之前的心态,如果不及早醒悟,不但于修行有碍,也迟早会因为傲慢心而吃大亏,甚至有可能会因此滋生心魔。
牛牧野前世曾听过首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道心也是如此,需要不断淬炼,才能明心见性,保持本心。
不让各种杂念、欲念等侵扰滋生,套他前世一句有些用俗的话,便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与这首佛偈有关的另一首更为有名,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一首的境界更高,但牛牧野自问达不到这种境界,所以还是前一首对他更有帮助,时时勤拂拭,多加淬炼便是。
这两首佛偈都与佛门有关,包括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实也是源出自于一本佛经。
牛牧野本身对佛门虽然没太多好感,但也不妨碍他此时施展拿来主义,借用一二。
佛门也讲修行,所以其中的某些道理还是有可供借鉴之处。
而且这两首偈子皆是出于禅宗,而禅宗已经属于是汉传佛教中完全本土化的宗派,吸收了汉文化的许多知识与方方面面。
禅宗讲究即身成佛,佛性本有,甚至这张不立文字,不依经卷,全靠师徒的心心相印,理解契合,最讲顿悟。
在禅宗成立初期,这些主张与学说完全被视为离经叛道,甚至是走了邪道。
假如学佛不立文字,不依经卷,那唐三藏何必还不远万里,不辞辛苦地上西天求取真经?
禅宗也是所有佛门宗派中最不重戒律的宗派,“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这句话便是出自于禅宗的和尚,还是禅宗的第五十祖。
这些主张与学说还是很合牛牧野脾性的,便也不介意学一学。
何况他一个野生妖怪,没有师承传授,自然是什么有用便拿来一用,也谈不上有太多挑剔与讲究。
时至今日,他却是仍未得到一门成系统的的修炼功法。
虽然得了些修炼法门,却是有些杂七杂八,甚至不少都是靠自悟而来,算得上是正宗的妖怪路数了。
所谓正宗,就是大部分妖怪没师承,没人教,只能靠自悟。
不过对比那些全凭自己修炼的妖怪来说,牛牧野还是得到了不少机缘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