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老方丈,也是兄弟两人的叔父,嗓音有些嘶哑:“为今之计,要么隐忍伺机而动,谋求复国。要么当一个大宋的顺民,至不济可以效仿吴越国王钱家。”
段正明一拍桌子,道:“祖宗基业!丢在我们手中,死后有何面目见段氏先人。”
如今的大理皇帝段正淳心里面悠长的叹息了一声,抬首迎着兄长和叔父,道:“兴衰荣辱,俱是天定,我们段家到此,气数已尽”
这句话仿佛抽干了这个末代皇帝最后一丝力气,双手无力地垂下,他可以在高家的淫威下苟延残喘,心中尚有反盘的希望,不惜送出自己女儿。
潜伏爪牙隐忍,暗地里筹划运作,段正淳也算是有枭雄之姿,可惜就是命不好。
但是面对大宋这个庞然大物,段正淳是真的绝望了,时局至此已经清晰明朗,他能做的就是为大宋冲锋陷阵,多杀几个不服的部族,争取将来到了汴梁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
从这点上来看,夜夜光临昭德坊,被灌得满载而归的段妙贞,所作所为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夜半皇宫内的钟声响起,大理的夜空星光璀璨,白玉盘一般的皎月高悬。
王朝立望着一轮圆月,背负着双手,身边放着一宗密卷。
上面写着少宰的各路安排,现如今已经全部就绪,到了明日便要在西南大开杀戒。
此事之烈,可以预想,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史书上也会有血腥的一笔,或许让人读来仍觉冷血。
“世安,怎么还不睡?”
宋江披着一件袍子,从大帐中走了出来,就看见巨头望月的王朝立。
“公明,我在想,明日之后,我们会是什么形象出现在子孙朗读的史书中。”
宋江呵呵一笑,道:“王世安啊王世安,大丈夫只管青史留名,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岂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所要关心挂念的。”
第二百二十六章 君王霸业一场梦
蔡府,书房,一灯如豆。
新任刑部尚书上官均和蔡京对面而坐,详尽地描述他孙子被打的整个经过。
几个侍女跪坐在一旁,不时地给他们添茶。
蔡京按着脑门,闭着眼摇了摇头,道:“彦衡,同儿不懂事,给你们刑部添麻烦了。”
“太师哪里话,本来也没帮上什么忙。”
上官均是个标准的旧党,他曾经极力阻碍王安石的青苗法。
当初科举应试时,吕大临、苏轼都评定他为第一名,却因策论诋毁王安石变法,被主考吕惠卿改为第二。
这样的硬骨头不支持王安石的青苗法,却对蔡京的新政十分感兴趣,因此这次清洗中得以保全。
也因为如此,元祐旧党碑也被士林嘲讽为蔡杨弄权的工具,属于蛊惑圣心。
蔡京送走了上官均,站在门口长叹一声,自己当宰相已经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