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面无喜悦,冷若冰霜,朝着太监伸出右手,五指朝外,这太监立马会意,立即闭上了嘴巴。
可是这个微妙的细节,在班列里的群臣并未看见,当那太监喊出大捷这两个字的时候,群臣连忙山呼万岁,纷纷出班朝贺。
“大捷,呵……,这是大捷。”
“建奴蹂躏京畿、齐鲁,下三府、五十五县,杀我总兵二员,将领无数,掠我子民,数十万计。”
“这叫大捷?这……叫……大……捷?”
崇祯的语速越来越快,情绪越来越激动,声调越来越高。
崇祯以一种睥睨天下的姿态,扫视了下面群臣一眼,“诸位臣工,请对朕解释一下,如果这叫大捷,那什么叫做大败。”
帝王之怒,伏尸千里……
到了此间,终于听明白了崇祯的话意,这是要开始清算了。
群臣战栗,跪伏于地。
“陛下,臣运筹于中枢,辱国丧民,陨将折兵,皆臣不力之罪,臣恳请陛下降罪!”
沉寂了一会儿后,杨嗣昌率先发声,伏地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杨阁部虽然运筹中枢,可自入阁以来,兢兢业业;建奴入塞以来,更是继晷焚膏,殚精竭虑。
中枢只是运筹决胜,实战还是要赖边将之功。”
杨嗣昌话刚说完,一个叫做吴吉达的给事中便跳了出来,替他解围,将锅甩得干干净净。
这个叫做吴吉达的御史,乃是他的一个门生。
有了这个吴吉达抛砖引玉之后,杨嗣昌的羽翼门生,纷纷奏言,替杨嗣昌开脱。
在群臣都在揣摩上意的时候,被压抑已久的东林党终于跳了出来。
崇祯之所以重用杨嗣昌,一是他的确有治乱之才,“四正六隅十面大网”的战绩摆在那里,将李自成打的只剩十八骑,亡命商洛山中,将张献忠打的在湖北就抚。
二是杨嗣昌背景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派别的影子,是崇祯用来平衡明末党派之争的最好人选。
杨嗣昌本来就有为平衡党派之争的目的而存在,自然也让他坐在了火药桶了。
他与卢象升的政见之争,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与东林党的政见之争。
且杨嗣昌的党羽已经将锅巧妙的甩到了“边将”的身上,谁都明白,这岂是是在影射卢象升。
现在已经被逼到了绝路,党同伐异的东林党,岂会如此善罢甘休,纷纷群起攻讦,以图祸水东引。
两派各尽所能,争论不已。
一时,严肃的朝堂,竟然成了两派吵架的菜市场,嘈杂不堪。
看见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朝臣还在因为党争不休,崇祯的心凉到了极点,又累又沮丧。
“请廷仗!”
崇祯心力交瘁的闭上了眼,摇了摇头,对着身旁的王承恩小声说道。
两队体格强健的大汉将军,手持廷仗,鱼贯而出,立与朝臣两侧。
大明殿廷卫士,称为大汉将军,乃天子卫率,负责天子宿卫、扈从、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