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第二次各国的博物馆做了万全的防备,它们还是跑了。
原本一些国家看到伊格兰德等国的古董跑路还在开心,不久后,他们也体会到了同样的心情。
意呆利博物馆,清空。
文物在歌剧院找到大部分,其余暂未搜寻到痕迹。
白熊博物馆,清空。
文物在国会找到部分,在各个艺术家故居找到一部分。
尼罗博物馆,清空。
有文物直接跑到金字塔蹲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硬是没发现金字塔门口忽然多了两个狮身人面像。
大夏博物馆,清空。
文物在朱宫找到一部分,它们从展览厅跑到朱宫内部,毫无违和感,剩下的则是在中式装修的各种饭店和会所。
搜寻古董文物的大活动在不为人知的时刻开展地轰轰烈烈。
整个过程和进展,大致概括一下,就是它逃,他追,他们都插翅难飞。
一些装修让文物进去毫无违和感的地方甚至收到了整改通知,让各家老板都觉得莫名其妙。
特别是通知的要求和内容。
清空店内所有除绿植外的所有装饰品,包括且不限于壁挂墙饰、画作、雕塑装饰、工艺品、展览架上的装饰物以及展览架本身。
通篇要求总结下来,就是不要留任何能放软装和装饰品的地方。
最好连墙纸都撕了,踢脚线都拆掉。
当然,连硬装都拆掉属实有点离谱,他们也没对此做硬性要求。
在各国都采取同一政策,真的下狠心捕捉逃走文物之后,所有装修稍微上点档次的地方都遭受了大清洗。
来这里的顾客还以为店里被洗劫过,问老板,老板只有沧桑又含蓄的笑容,只说是换一个装修风格。
很显然,在发现没地方给自己藏身之后,文物们又再次改变思路。
它们蹲在了这些惨遭清洗的地方,暂时放置挪走装饰品的仓库里。
各国:……
就很无语。
“它们为什么一定要跑?”负责追捕文物的官员顶着黑眼圈,为了看守文物,他亲身上阵,每个晚上都恨不得打地铺睡博物馆,然后把文物放进被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