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古街是个旅游景点, 沿街两旁的建筑都有大概上百年历史,这条老街记录了宁城从封建时期到现在的兴荣,大部分古建筑都保存得非常完好, 经过改造,现在的小街不仅被还原历史风貌,还经常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卖卖相关的小玩意儿, 是旅游者和一些年轻人很喜欢来的地方。
冯老在宁城老街有一间店铺,店铺里展出一些他的画作和他这些年到处搜罗来的非遗文化产品,基本上只要开门, 就门庭若市,但由于这些东西的价值与价格完全和老街的其他旅游小玩意儿不在一水平线, 进入店里的人基本不会掏钱。
大多都是进来看一看,赞叹一圈,然后离开。
当然冯老在这边开这间店, 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宣扬”和“传承”。
他不在宁城时, 店铺几乎无人看管和打理,所以不常开门, 但不妨碍这家店铺与整条宁城老街的文化氛围融为一体,成为老街独有的一间“文物保护单位”。
傅夜熙带着宋听雪在老街街口的停车场停好车, 步行入街。
一进入街口, 热闹的声音扑面而来。
街道两旁的店铺里,有卖特色小吃的,也有卖那种批发市场统一进货的廉价旅游纪念品,大喇叭里放着店主事先录好的声音“进来瞧一瞧看一看”, 十分吵闹。
傅夜熙尽量带着宋听雪绕道走,远离这些吵闹的声音源,也提防路边有人脚步匆匆,不小心撞到宋听雪。
其实宋听雪之前做兼职来过这儿,也是发传单,好像是宣传一场在老街剧场里表演的话剧,名叫《宁城茶馆》。
宋听雪一直觉得这条老街很奇怪,它似乎有着厚重的文化氛围,却又四处飘散着廉价的热闹。
既不曲高和寡,也不下里巴人,就和老街上的那个“宁城文化纪念品,通通十元,一律十元”的喇叭声一样,充满着奇妙的矛盾和违和。
一直到傅夜熙带着宋听雪一起站在冯老的店铺门口时,这种矛盾感达到了顶峰。
冯老的店铺名叫“南柯”,店铺外挂着木质对联。
店铺左边,是一家卖臭豆腐的小吃店,臭臭的豆腐味道顺着风飘浮在空气里,店铺外还有不少人排队。
店铺右边,是一家汉服租赁照相馆,店铺里陈列着材质并不算很好,制式也并不考究的廉价汉服,门口摆着宣传招牌:汉服租赁,一天一百。
一间“南柯”小店被夹在中间,很不起眼,门口挂牌“宁城老街文物保护单位”。
店铺里,冯老正站在柜台旁的画桌后面画画。
桌面上铺陈着宣纸画笔和颜料。
听见有人进来的脚步声,他头也没抬:“随便看看,手别乱摸,这些都很贵的。”
很赶客的态度。
傅夜熙开口:“冯老。”
冯老闻声抬起头:“哟,夜熙?终于舍得带你家这位宝贝小朋友过来了?”
他匆匆放下画笔,从画桌后面绕过来:“是叫听雪吧?”
他上下打量着宋听雪:“早就想见你了。”
说着他拿出手机,翻了翻相册,把一张照片递到宋听雪眼前:“这是你画的吧?还有这……”
他又翻了翻相册,这次翻得比较久,甚至动用了脖子上挂的老花镜:“我看看……是这张,找到了!”
他又把他的老年智能机递过来。
宋听雪在手机屏幕上看到了他好几年前在宋家画的一幅画。
他画的是夏日蝉鸣,当时是夏天,他放暑假,那时候他刚做完手术不久,和耳朵上的两只小蜜蜂还没有磨合得像现在这么好,他看到树上挂着的夏蝉,想象它们叫起来的样子,画了这幅画。
其实也就是随手一画。
他有很多幅这样随手画的画,现在都不知道扔在哪儿了,没想到这幅画会出现在冯老手机里。
而冯老给他看的第一幅,是他之前参加藤锐游戏设计赛的那张自由发挥的画。
画里是他和傅夜熙。
宋听雪抬头,看向傅夜熙。
傅夜熙察觉到他的视线,也低头,看向宋听雪:“抱歉,”他勾了下眉尾,“偷偷拍了你那幅画,发给冯老了。”
无所谓了,宋听雪想,反正他被淘汰了。
傅夜熙其实没什么真的抱歉的意思,他对宋听雪道:“冯老很欣赏你,一直念叨你,想收你做他徒弟。”
他说着,低身凑到宋听雪耳旁,用整个店里都能听到的音量说悄悄话:“你现在叫他师父,趁他反应不过来,他碍于面子不好拒绝,就能马上收你做徒弟。”
还能这样?
宋听雪讶然看向傅夜熙。
“咳咳!”冯老在一边重重咳嗽,“我听得到!我还没答应呢!”
这时候冯老倒拿起了乔,也不知道之前到处拿着宋听雪以前画的那幅画找人的是谁。
“孩子,过来,”冯老和蔼地向宋听雪招手,“让你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
对于此,宋听雪早有探究欲,他好奇地跟着冯老来到他的画桌边。
“这是我正在画的鱼灯草图,鱼灯的特点是色彩艳丽,用色大胆,不仅要形似,还要神似,画完草图,用这些竹篾和铁丝捆扎起,然后在上面蒙上绢布作画。”
冯老指了指旁边散乱着的竹篾。
“这些竹篾我还没扎成型,老咯,老眼昏花,做这些手工活累得慌。”
宋听雪道:“冯爷爷,我可以帮你做。”
冯老大笑,正有此意:“听雪,你过来,我这边有扎好的,你看看,帮我在上面画条什么样的鱼好?”
鱼灯需要用特制的颜料着色,冯老的店里已经有一只扎好的鱼灯雏形,整条鱼被扎在一根木棍上,举起来,摇头摆尾,哪怕还没有绘画上色,也已经活灵活现。
宋听雪想起了之前和傅夜熙在水库旁钓的那只胖头鱼。
他看看这条鱼灯的头,也挺胖,便对冯老道:“冯爷爷,我想画胖头鱼。”
冯老“哈哈”笑着道:“鱼灯也不一定非要是鲤鱼,胖头鱼也不错,你画吧,那儿有画具,画好了拿给我看看。”
夜色辉煌,整条宁城老街灯光绚烂。
趁着宋听雪在冯老的店里画鱼灯,傅夜熙悄悄离开店里,去老街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坐了一会儿,又挑选了店里几个看上去味道不错的小蛋糕,看时间差不多,提着蛋糕盒回到冯老店里。
一只胖头鱼鱼灯已经在宋听雪的手下成型了。
其实冯老店里还放了好几只做好的鱼灯样品,大部分确如冯老所说,色彩艳丽、形似神似,但宋听雪手里的这只,不知道为什么,除颇有神韵外,看起来还特别不一样。
宋听雪点亮鱼骨里的小灯泡,举起那条胖头鱼,在店里摇头摆尾。
“听雪,”冯老问宋听雪,“看到这只鱼灯,你会想到什么?”
宋听雪歪着头看鱼尾巴,想了想:“我想到那天,在水库边和夜熙哥哥一起钓鱼。”
他说:“鱼咬钩了,咕嘟咕嘟,浮漂上下沉浮,我拍夜熙哥哥的手臂,拍得‘啪啪’响,说鱼上钩了,夜熙哥哥被我拍得很疼,叫我别拍了……然后我们两一起‘哗啦啦’把那条上钩的胖头鱼拽上来。”
“咳咳……”傅夜熙在旁咳嗽,提醒宋听雪,他回来了。
宋听雪回头看他,眼前一亮:“你回来啦!刚才干嘛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