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哥,这?是去哪?”撑着锄头木把的老汉,眯着眼招呼道。
林泽手里?的缰绳紧了紧,骡子“哼哧”几声,慢慢停下来?。
老爷子跟对方?关系好似不错,下车走两步到地?里?,“去杨家村看看砖头,你这?种什么呐?”
老爷子虽然当官的年头不短,但地?里?的活也?是门清的。
加上来?桃花坪后,时常和村里?人商量种地?的事,因?此特别关心这?方?面的信息。
“这?块种玉米,那边全是白菜,冬天没啥吃的,这?两个就?能勉强对付过去。你们村种了吗?”老汉倒没瞒着,又同老爷子说了不少种植的要领。
林泽跟在一边听?得也?很?认真,他们村不知道种上没有,回来?时,三?叔公那片地?里?种的是红薯。
历史上玉米是什么时候从外面引进来?的,林泽根本一点印象没有,就?只记得是外来?的东西。
“这?些种子镇上哪家买?”老爷子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玉米是个好东西啊~
小清河一带土地?肥沃,收成?能比他们老家那边多三?成?。
老汉指了指杨家村那边,“全是自己家留的种,你要买,回头我给你打听?打听?。”
“成?,那可托给你了。”老爷子笑?道。
之前入城门时发的玉米种子不够,得额外添些。至于白菜种,更?是没有的。
双方?都是事情忙,很?快就?挥手离开。
林泽两人驾着骡车,约莫半个时辰后,终于来?到山脚下的大杨村。
一路上都能看见不少板车、骡车、牛车进出,大杨村属于本地?的一个大村,并?且地?位很?不一般。
主要是因?为这?里?生产青砖和各种陶制品,村子大多数人都比较有钱。
村里?青砖大瓦房的人家很?多,山脚下一大片地?方?好些大大小小的窑厂。
本地?就?业率高,还能拉动外村的亲戚朋友一块干,包揽附近大小村镇的锅碗瓢盆、砖瓦买卖。
骡车驶上大杨村里?宽阔的夯土路,林泽由衷感慨,这?是真舒服啊,太像现代的水泥路了,平坦整洁。
林泽想?起之前好心搭他一程的杨峰,他家就?是烧陶器的,“阿爷,我去问问路。”
“你不是说那杨峰也?在这?里?,咱们顺道买个大水缸回去,省得一天三?四趟地?来?回挑水。”老爷子打量着大杨村的富裕,心里?相当震撼,这?比他们柳头县的大户人家都不差。
林泽将骡车停到一处岔路口,随便到一户门前摆满各种瓦罐的人家问路,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男娃蹲在地?上玩石头。
“娃,你晓得杨峰家怎么走吗?”林泽隔着一个大水缸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