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易雅年轻,能靠自身领悟,做到如今面面俱到已是不易,江易周怕给她太多工作,真的会累死她。
所以这个问题,只能落在上官温苒身上了。
“城主找到了新粮种,还是一定会丰收的?”
上官温苒有些好奇,论种地,长州比不上原州,原州自身的种子就足够优秀了,江易周现在非要换粮种,可见是找到了更加优秀的。
“是,比现在的粮种好上许多,是原本江家从更南之地寻来的粮种,刚刚驯化不久,量不是很多。”
江易周在掌管江家族地后,真的是发现了很多好东西,修路的开销就全是江家族地里的财产,那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
世家大族的底蕴真的太可怕了,江易周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 花的话,感觉花上八辈子都花不完。
现在养着一整座城,不用八辈子了,八年都撑不住,要是清江城不能实现全民自给自足,江易周想要强大起来,靠江家族地肯定不行。
好在有高产粮种,撑一撑,只要能有两年丰收,江易周立马可以挺直腰板子,想干什么干什么。
“早就听闻,极南之地瘴气横生,撒种便可长成丰收,原以为是一方水土一方粮,没想到竟连种子都不一样。”
清江城多水,可以种植水稻,明年开春就可以开始种了,所以时间其实很紧迫。
上官温苒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要如何马上推行粮种。
推行新粮种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告诉百姓,新粮种可以多出粮食,他们立马就会换粮种。
因为百姓们能承受的损失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没有丝毫承受风险的能力,一旦粮种种植失败,等待他们的就是家破人亡。
官府全兜底也不行,那样会有大量人偷奸耍滑,原本可以丰收的地界,都会减少收成,甚至绝收。
不是百姓故意使坏,是因为百姓劳力有限,当田里的庄稼不用操心后,他们宁愿多去打两份工,都不会去好好伺候田地,他们希望能攒更多钱,提高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
到时候就会和分封制王朝时一样,公田杂草半人高,私田粮食沉甸甸压弯了腰。
“不用太急,慢慢想,想要做什么就去那个送你们入城的叶将军。”
江易周表示她不会为难人,能在明年种地前推广开来最好,如果不行,那就先让江家的庄子种上,佃户们不会违抗主家的命令,她也可以跟佃户们说,明年减少租子之类的。
这个时候,佃户比普通的百姓要好用。
上官温苒当然不会真的慢慢想,她视江易周给她的任务为入职考核,能做好,就可以直接入选,做不好,之后她在江易周那里,肯定印象不好了。
落下个能力不足的印象就完了。
上官温苒对江易周这个君主还是挺满意的,江易周比她想象中要平易近人,身上也没有大多数君主刚愎自用的坏毛病,能听得进劝,还比较冷静。
这样的人,一起处事会非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