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花确实想去,家里现在不缺钱,京市离得也近,再一听闺女说首都这也好那也好的,她就更心动了。
王军见林红满脸的期待,他也提议道:“那这样吧,找个时间咱一块儿开车去,把我妈也叫上。”
“好,最好明年四月份去。”林珊算了算,放寒假的时候,她要跑粤城进货,在安河开个大服装店,根本没时间。大概要等开学之后,才能抽出时间陪他们逛逛了。
“好,那就暂时定明年四月份,正好京市也不冷了。”王军说完,满脸期待地冲林红笑了笑。还有三天他们就要结婚了,感觉真得有点儿度日如年啊。
林红对婚礼是既期待,又有点儿紧张。毕竟要开始新的生活了,婚后她就得搬到王家去住,虽然那房子她也不陌生,但嫁出去的人毕竟是不一样的。
家里就剩母亲一个人,她也有点儿不放心。甚至想过让赵福一家住进来,陪着也能安全点儿。不过很快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赵福两口子也都忙,而且家里也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住进来人家会觉得不方便。
赵桂花本人对这个倒是看得很开,她白天在公司忙着收钱算账,有事儿没事儿还得跑各个店铺去看看,夜里回来就只想呼呼大睡,根本没有功夫觉得冷清。
再加上自家房子就在派出所正后头,左右邻居也都非常熟悉,大家都是有正经工作的人,也不差钱,院墙院门又这么高,别提多安全了。
再说林珊又从来不让她把大钱放家里,所以安全根本不是问题。人家杨老太太之前能一个人在这儿住这么久,她也能。
林珊理解林红的担忧,她其实也有点怕两个闺女都不在家,桂花女士会孤独。但是一想白天她能跟林红在公司待一天,王军家又不远,应该慢慢的也就适应了。
毕竟人总要长大,即使约定好了要一起干事业,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黏在一起的。
晚饭赵桂花和林红做了一大桌子菜,全是林珊爱吃的。如果说她在清大这一个月最想念什么,那一定是家里的味道。曾经快要吃烦了的包子,现在也觉得特别美味。卤肉和卤菜就更不用说了,香得她想立刻在京市开店。
林红和王军的婚礼定在3号,这年头不像后世,什么都能交给婚庆公司。两家人两个礼拜前就开始正式准备了。由于双方认识的人多,算了算宴席至少得三十二桌才能请的下客人。
按照这个时候的习俗,男方和女方家要各自办各自的宴席,各自请各自的客人。这年头几乎没有去饭店结婚的,一般都是在家里办事儿,然后雇几个专门给婚宴做饭的厨子,剩下的全靠亲戚朋友帮忙。
王大
娘和赵桂花原本也打算这么办,后来是王军担心人多摆不下那么桌,就提议找个单位的大食堂,请上两班厨子,两家在一块儿把婚宴办了。
赵桂花当时拿不定注意,还给林珊打了个电话。
林珊当然同意了,这样不用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也不用占用公共场所。两家人一块儿在一个大食堂里办,既热闹又省事儿。
至于礼钱的问题,就在房间两头各摆两张桌子,谁的亲戚给上礼就完了,完全就是现代婚礼的前身。
定了要在一块儿办婚宴之后,效率就高多了,不到两个星期,就把婚礼事宜全部都搞定了,只差3号那天美美得当新郎新娘就好了。
王军和林红都是二婚,他们俩其实是不好意思再收一份礼钱的,但是人家来参加婚礼,又不可能空着手,所以就把婚宴饭菜的档次拔高了一点儿,大鱼大肉好烟好酒,让大家吃喝都能尽兴。
林珊这次回来主要负责给林红化新娘妆,以及送嫁。这年头还不时兴叫伴娘,统一称呼为送嫁队伍,清一色的小姑娘。一共要八个人,一般都是从亲朋好友间叫来帮忙的。
林家亲戚不多,林珊直接把店里小姑娘都叫来了,三号那天“爱国大肉包”全门店歇业,所有员工放假一天。大家都有空来帮忙。
至于新娘妆,林珊决定要好好施展一下在后世打工时苦练的那些技术,给林红画一个符合她面容特点的绝美妆容,搞个优雅清新的盘发,再配上那身儿从粤城买回来的红套裙,绝对能惊艳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