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闹出的事儿很快传到朱家藩王耳中,朱元璋释放的是什么信号,他们也都听懂了看明白了。
而在府上好生伺候却不消停的晋王,被关在小院里,只有一个下人负责他生活起居,给他换药,他不踹人了,给他端来汤药没加糖,他也不嫌苦了。
只因为第一天他发脾气,后面三天都没人来管他,天气炎热,导致他一身还没养好的伤口差点发炎。
终于
,晋王是真的怕了!
惶恐绝望顷刻间袭上四肢百骸,让他禁不住瑟瑟发抖。
晋王心中,从没觉得他老爹是一个仁慈的人,哪怕他是他的亲儿子,他对朱元璋的恐惧也是从小就刻在骨子里的。
当朱元璋彻底撕下亲爹面具时.....
这个时候,晋王知道,朱标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晋王贴在门上,吵着闹着要见朱标,朱标没来,但他让身边的太监走了一趟,转述他的话,顺便把朱济喜留下的信递给晋王。
从那之后,晋王就老实了,不敢闹了。
毕竟,如果连朱标都不容他了,不管他了......
晋王从来不是蠢的。
他就是个仗着有人护可劲儿折腾的‘熊弟’,‘熊爹’。
....
与此同时,奉命征讨草原的朱棣也大胜而归。不费一兵一卒地劝降乃儿不花。
在与这个大明老对手交锋的时候,朱棣经过长途跋涉、日夜追敌堆积起来的焦躁和嗜杀没有占据理智,反而是冷静地派人与乃儿不花交涉。
大明如今的强大摆在面上,顽固抵抗是能苟且偷生,但那有什么好的呢?在草原流浪,与大明,与草原各部势力厮杀,过得还不如大明一个普通小指挥快活。
一番攻心后,朱棣就这么收服了乃儿不花和他手下兵马,大大减少了大明损耗。
朱棣,他不再是那个凭着心中喜怒冲动行事的社会青年了,这些年,他成长的不止是带兵打仗的实力,还有他的心智,为人处世。
只是在朱棣得胜归来,得意洋洋地朝他老爹朱元璋要赏赐的时候,朱元璋嘴角一抽,原本的大好心情被要钱的儿子给破坏了。
朱元璋怒骂一句:“无赖泼皮,老子是短他吃还是短他喝了。”
骂是这么骂,朱老四越发争气,老朱还是骄傲又满意的。
想到当年朱标几兄弟,就这老四他最看不上,不是说没本事,而是一身反骨压都压不住,实在不是个让人舒心的儿子。
也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开春这天,洪武帝下旨,赏了朱棣一些实际的金银财宝(由于朱棣嫌弃宝钞,讨赏的折子上就说了,不要宝钞,老爹莫抠门。),所以这笔钱财的数量还是比较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