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直播

朱高炽抿着唇角,两手揣在袖笼里,目送军队奔向远方。

光靠武力是解决不了两边矛盾的,而且动不动就大军北征,对大明来说也是很大一个财政负担。

不过和平不是靠温和和仁慈就能求来的,和平是靠斗争出来的。

朝堂上不少人反对这次大军北征,认为残元主力已灭,鞑靼不过是咬人的苍蝇,一边加强边塞防御,一边派使臣说和,这才是目前最有利的解决手段。

不过朱元璋不支持,他给的脸已经不少了,是对方不要啊,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挑衅他老朱的威严。

朱元璋一拍板,太子朱棣又积极应和,还是出征的主帅,文臣们能说什么?能干什么?

这父子两有一个是能听进旁人话的吗?

而且,一国储君不顾自身安危,亲征北伐,说实话不少文臣是不支持的。在经历过上一任储君英年早亡一事后,要是朱棣再有个什么意外,怕是王朝真要动荡了。

大臣们该劝的都劝了,嘴皮子都磨出泡了,没用啊。

洪武帝就不说了,他们习惯了,根本左右不了他的决定。

再看看未来的皇帝朱棣,他们就想哭了。

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那就是朱棣尚武,登基后怕是少不了发动战事。而且看样子,怕是御驾亲征的次数不会少啊。

一国之主怎么能把自己置于危险当中呢。

想想,文臣们就禁不住忧心起来了。

不管怎么说,穷兵黩武都不是好事,大明看似稳定不少,实则内里还不够稳固。与民修养生息,慢慢发展,才是大明接下来应该要走的路。

打来打去,耗的都是民力。

民不安,则生事端。

大臣们知道与朱元璋,朱棣是说不通了,朱元璋不是不支持与民修养生息,但他脾气上来说干就要干,而朱棣....大臣们放弃与他沟通。

于是大臣们就一起把目光放在了他们的希望之星——世子朱高炽身上。

朱棣成为太子入主东宫后,朱元璋就为他置办了东宫官署,除了原本的王府官署成员,朱元璋还往里面添了不少文武大臣。

这里面,朱高炽比较熟悉的就有杨士奇、杨溥,解缙几人。不过他们目前只是官职低微的小人物,属于话都插不上的。

当时朱元璋还跟他提到过一个很有名的人,也就是方孝孺,就是那个被‘永乐帝’一气之下诛十族的名儒。

诛十族是传言,反正在他梦里碎片没有诛十族。

朱高炽听到这个名字就忍不住发散了一下思维,尤其在朱元璋跟他提起另一个人物‘齐泰’的时候,朱高炽差点就没能绷住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