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直播

本来已经有说有笑的姜维,突然面色一变,当场僵住。

第217章 倒霉孩子

一人众鬼驻足停留,都发现了姜维表情上的变化,而阅读过后来记载的老熟鬼们则很快就猜到怎么一回事。十之八九是当年姜维投降时,与其虚情假意称兄道弟的那一位,正是司马昭之心腹,魏国将领钟会。

只不过,按理说身为魏国三朝元老钟繇之子、重臣钟毓的亲弟弟,权臣司马昭曾经的亲信,反叛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是他脑子发热所做的不清醒之事。对钟家的处罚,是远没有到达叛国之罪的标准,钟会的尸首还被默许运回魏国好好安葬,其兄过继给他的孩子也保住了命。

既然是带回了魏国安葬,为何会出现在此地,还是说是别的鬼?

小吕若有所思,由此往北走有一处景点为“钟会故垒”,是指以前钟会驻扎的地方,按理来说就算有什么东西遗落,这么些年也早该没了呀,为何他的鬼魂也能在这边醒来。

姜维与众鬼抱拳,说:“既还要去见马超将军,还是赶紧启程吧,待一会儿天黑了多有不便。”他是不想再和钟会有往来了,违背自己内心整天和个敌人称兄道弟别提多恶心了,尤其钟会那厮的人格魅力实在太低,空有个好看皮囊和显赫家世,传闻中的神童聪慧也没见得多厉害。

更是大言不惭敢说什么兵败则退居一方,不失为刘备也。他好意思吗,他敢和先帝比?他是什么玩意!

季汉的鬼魂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对钟会这人说不上多少喜恶,比起攻破成都后滥杀无辜筑京观搞恐怖威慑的混账玩意邓艾,钟会至不许令士兵抢掠,在出发的途中经过定军山武侯墓时还礼貌祭拜了,不管是表面功夫还是真敬佩,个人品德上不算差。

而老鬼们哪怕是诸葛亮,和姜维相处的时间也只有短短几年,他们对姜维的大部门了解都来自于后世留存的书籍。

在《三国志》中,史官在描写姜维投降后和钟会的关系是“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且在钟会篇里又写了“与维情好欢甚”,甚至在最后兵败死之前,姜维还带着钟会的部下试图杀出一条血路来。

老鬼们认为,姜维投降魏国虽是假,但忘年之交的情谊还是有几分的,何况钟会那小子更是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被骗,也算是在姜维生命最后时光一起奋斗阵亡的友人了,所以觉得见一见也无妨。

然而,姜维万分不解,说:“钟会乃是魏国将领,因灭我大汉而封司徒,其人狡诈城府,不宜往来。”

老鬼们自然还是以姜维的想法为主,他如此反感,说明记载上的未必真切,不过是伪装出关系好罢了。

小吕嘀咕道:“这可是陈寿亲笔认证的……”

“陈寿?陈承祚?此事又与他是什么关系?”姜维眉头皱起,顺了一下当时的情况,陈寿是谯周的学生,而谯周是后期季汉的带投大哥,想必到了魏国后也是高官厚禄。

姜维得知自己和钟会的关系被陈寿记载为“情好欢甚”,气得立刻拔剑,道:“既存在这等误解,待我去将钟会杀了,以证清白!”

陈寿对姜维的描写是个脾气又差还穷兵黩武的形象,毕竟那时候的陈寿已经是晋朝的史官,姜维作为魏末司马家掌权时的头号敌人,就算是以公正著称的史官,也只能春秋笔法一下,可不敢说多好的话。

对于姜维的凄惨下场也是“终致陨毙”这样听了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评价。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以为姜维是投降钟会后两人臭味相投,一合计不自量力要帮着钟会谋反,结果死无葬身之地,便没有什么可以感叹的了。

直到,在姜维死去的80多年后,乱糟糟的天下争夺中,东晋大军平定在西蜀的成汉政权,攻入成都的宫室,发现一封曾经姜维写给刘禅的信。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这封信之后便收录进了此后第二年开始编写的《华阳国志》之中,几十年后又被一位名叫裴松之的人,写进了《三国志》的注解之中,这样每当有人阅读到姜维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知晓他当年并非真降,是忍辱负重,是国家已经不存在还在努力复国的可歌可泣的悲烈传奇之人。

而与钟会的关系,也就辩证为塑料兄弟情,老头子骗小伙子,骗了兵还骗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