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是可以。”宋枕锦小时候见过,“但如果种甘蔗,农人交的税更多些,而且咱县里的情况一般,买的人少。加上路途不方便,也难运出去卖。”
“咱不是有码头?”走河运的话,岂不是更加方便。
“没修好。已经搁置很多年了。”
上一任县令为了政绩召集人修建,不过修了不到一半,人就因为贪污被抓了。后头下来的这位县令只有案子了才审一审,尽完本职就好,不做揽功的旁事,也自然不管码头修建。
叶以舒:“能种就好一点。”
叶以舒拉过宋枕锦的手,将自己沾了墨的爪子蹭上去。瞧着玉白的手指也黑了,笑着与他十指扣拢。
宋枕锦觉得手心发烫,稍稍不自在地转头不看。
“阿舒要想做,试试也好。”
“我也是这么个打算。这个不着急,我慢慢筹备,那些压榨的工具都得找原料,请石匠打上几个月才能成。”
“银钱够吗?”宋枕锦问。
叶以舒道:“我再挣个半年就差不多了。”
宋枕锦任由哥儿拉着,一动不动。心里却想着今年的月钱也存下来,也能支持哥儿。
至于家里,他先前给了宋仲河不下五十两,有他这些年来的积蓄,也有后头回来赚的。暂时不需要再给他爹银子了。
叶以舒行事很快,深思熟虑了三日,确定想做这个工坊,就每日空闲时跑出去调查。
糖价贵,有杂质的红糖都卖得不便宜,更何况是精细白糖。百文一两,那是有钱人才吃得起的。
除开市场卖价,再有原材料。
叶以舒打听了许多,最后了解到县里其实还有些人家种植甘蔗的。不过也就一两丛,种着自家人吃。
叶以舒回来之后跟宋枕锦商量了下,想先把今年的甘蔗订上。绞尽脑汁,费尽口舌,还专门去了一趟衙门把签了的契约盖章,农人才放心同意。
甘蔗订好,农人就趁着春日开始下种。
叶以舒也找了石匠,让他们做开制糖工坊要用到的工具。
这一来二去,转眼就是一旬过去。
豆苗放假归家,帮着叶以舒在搓汤圆。
他两个手沾了糯米粉,从早上搓到现在,手上熟练,但眼神已经麻木了。
叶以舒看着他笑道:“叫你去休息休息。”
“不去。”他要给之前没干的活儿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