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史如意亲手合上了红豆的眼,下葬那日,她忍着哭腔,咬着牙,在红豆坟前许诺,希望有朝一日,世上再无“红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若说和杜子美比肩,史如意没有这么崇高的意向,她只想尽自己所能,为身边人撑一把伞。只要如意食肆开着一天,世上就多一处地方,能收留这些落魄无家的女子,让她们不至于走上绝路。
史如意给红豆上完香,又另寻了一块平地,点燃剩下的楮钱,供郊外无名野鬼取用。
片刻,山坡上传来“骨碌骨碌”的滚轮声,却是翠丫推着石英的轮椅来了。
翠丫今日似乎兴致不高,通红的眼里仍有泪痕,见到史如意和温妈妈,便揉了揉眼睛,讷讷地问声好。史如意揉揉翠丫的发顶,把竹篮递给她,温声道:“去罢。”
她立在石英身边,二人沉默着看翠丫忙忙碌碌一阵,史如意忽然问石英道:“罗姐儿呢?”
翠丫带来的一盒子花糕点心,精巧无比,上头印刻“庆赞中元”、“广施盂兰”等中元敬语,一看便知是出自祥和斋之手。
石英略微一怔,很快手臂搭上轮椅扶手,半垂了头答道:“罗姐儿……她随梁翁梁婆祭祀先夫去了。”
史如意恍然,心想我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新欢碰上旧爱,可不是尴尬嘛?半晌,讪讪道:“是了,我竟把这层忘了……”
石英微微一笑,摇头道:“无妨,我并无介怀……梁翁和梁婆婆均是明晓事理之人,他们教出的儿子应当也是顶出色的,若是梁兄还在,罗姐儿这么多年又何至于这般辛苦。”
石英说这话时目光平静,话中真情实感,便是史如意也不由得为之动容,轻声道:“如今,罗姐儿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石英侧头看史如意一眼,语气幽幽,忍不住揶揄道:“后来,七夕那日,我都听罗姐儿说了……如意妹妹伙同红玉姑娘,酒量果真了得,竟把我个大男人生生喝倒了。”
史如意嘿嘿一笑,厚着脸皮,把他这话当夸奖收下了:“助人姻缘,功德无量,石兄不必多谢。”
有些话,果真是只有喝醉了才说得出口,她可是听翠丫八卦说了,七夕晚上,石英可是直接宿在了祥和斋里,如此,估计两家合为一家的日子也不远了。
下了山,史如意和温妈妈同翠丫她们道别,坐上了来时在赁车行租的驴车。
她们在荒郊耽搁这半晌,那车夫早等得不耐烦了,归家心切,待史如意和温妈妈一上车,嘴里吆喝一声,手中鞭子飞舞,将那驴臀打得啪啪直响。
温妈妈哎哟一声,不忍心看这场面,劝道:“这驴已是开始走了,何必再抽它这么多下?”
那车夫嘿一声,道:“你们城里人不晓得,这驴成日只知道吃草,好吃懒做得要命,跑几步就开始走……我让你走!!”说着,又啪啪抽了几下。
帘外田埂翠绿,茅屋流水,好一片荒郊之景,这车夫看上去脾气还不大好的样子,若在这旮旯被丢下……
史如意和温妈妈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忧心忡忡。
俗话说得好,人越是怕什么,便越是会来什么。驴车行至半途,那驴子许是被车夫抽得发了脾气,鼻中喷着粗气,蹶子尥得老高,气呼呼地立在原地。
那车夫把一根鞭子抽断了,累得瘫倒在地,都不见那驴子再动弹半步。
车夫无法,摘下额头草帽,半喘着气,对温妈妈和史如意道:“您看,不是我不用心,实是这驴子不听话,还想回头来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