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秋节前夕,万云买了不少菜,都快赶上过年了,桂春生满意于她的重视,到了中秋那日下午,甚至走到厨房,站在她旁边,手把手教她如何做宴客的大菜,八宝冬瓜盅、白切鸡、清蒸东星斑等,甚至炖了两盅燕窝,好吃的同时,造型也是喜庆吉祥的,直把排场给做出来了。
多亏了万云那两个月在厨师学校练的刀工,没想到在这种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做饭,竟用上了,好在没有出洋相。
“哎,城哥,你说桂老师请的人是谁啊?怎么这么大阵仗?”等桂春生出去停车坪接人后,万云赶紧和周长城咬耳朵,“嫌我买的菜不够,他自己还跑去买了燕窝和鱼胶回来。”
“肯定是重要客人,等会儿咱们对人尊重一些。”周长城也觉得桂老师这回真是难得,出门前,特意穿上衬衫和西裤不说,头发都打了摩丝,隔老远就闻到香味。
“那还用说,肯定得说话客气些。”万云偷偷猜测,尽管屋里只有他们两人,还是小声说,“会不会是桂老师的女朋友?也不知道多大年纪了?”
现在有些老头手头有钱,嫌弃糟糠之妻,喜欢找比自己年纪小上许多的女朋友,偏偏这类女朋友的来路都不太正经,万云真怕桂老师请了这样的神仙回家,到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多尴尬啊!
周长城端着菜,身子一顿,还真不好说:“别猜了,等他回来就知道了。”
桂春生今天请来的客人是一位女性,年龄和他差不多,瞧着应该不到五十,整个人的气质古典优美,走在珠贝村这些不多光鲜的小巷中,恍然有种从画上走下来的人,路过的人都盯着看了一会儿。
裘松龄穿的是一件暗红色的丝绒旗袍,手上戴着一圈碧绿的翡翠手镯,两耳缀着不打眼却又温润的珍珠耳环,长发松松地盘在脑后,用一根碧玉簪子串住,脸上施了淡淡的妆容,眉眼细致,得要细看,才能看出她脸上的细纹,五官不见得多精致,但旁人望过去一眼,就会再看第二眼,如此清新高雅,神采奕奕。
若是在夏天的广州,肯定是容不下这种不透风丝绒旗袍的,可最近已经进了十月,傍晚秋风阵阵起,裘松龄穿得是中袖旗袍,袖扣和裙摆处镶了一圈哑金色的滚边,脚踩墨绿麂皮小高跟鞋,随着桂春生的介绍和引路,一路走向他们住的小院子里。
她是桂春生看重的客人,对主家也颇为重视,手上拎着只藤条小箱子,里头装的是给他们家中秋的节礼,此外,还带了一盆开得正盛的金黄蟹爪菊,这是个很看重礼数的女人,两人说话时自有一种默契,言笑晏晏,丝毫没有壁垒。
桂老师把她接进门的时候,裘松龄打量了一下院子里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花儿和池子里的锦鲤,不是大红大绿的崭新,墙角也有生活用具,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维持这样的日常整洁,可见是费了不少细碎功夫的,不由赞道:“阿桂,你这里环境很不错,虽然是藏在村里,但别有一番洞天,悠然见南山,大隐隐于市。”
声音是清泠泠的,像是寂静黑夜里的电车铃声,干净,中性,如金石相碰,让人忽视不了。
这话说到桂春生的心里去了,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吗?便是哈哈大笑起来,让她进门,千万别客气。
万云在厨房里,听到了桂老师开门的声音,大概是两人说了什么话,桂春生便大笑起来,这种笑声与他平日那种爽朗乐观是不同的,这种笑声,有一种从内心里发出了豪情的感觉,既像是他找回了二十多年前那个真正的自己,又像是一个男人见了一个心爱的女人,从心底里笑出的属于男人的豪迈。
这种形容一旦涌上心头,万云自己把自己给吓了一跳,锅里还有菜,她走不开,便催着周长城出去:“快去看看,什么客人来了?”
周长城一听桂老师的笑声,本想探出头去,但很快又缩回身子来,说:“听着也是长辈,我一个人去多不好,等会儿还是跟你一起去,尊敬一些。”
万云在锅里挥舞着锅铲,让他从消毒柜里拿出一个白瓷盘子来装菜,想想也是,等会儿桂老师肯定要带人进来,给他们介绍的,要是特意跑出去偷窥人家,倒是显得他们两个晚辈不懂礼貌。
果然,等那位客人看完小院子后,桂春生便直接带着她进了厨房,介绍周长城和万云给她认识:“这就是我常常和你们讲的长城和阿云,两位非常孝顺听话的晚辈,这两年多亏有他们在家里。”
后头的话他就没说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等介绍完晚辈,又开始对两个年轻人介绍眼前的展位女子:“这是裘松龄阿姨,你们叫她裘阿姨。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也是至交,今天请她回家吃顿便饭。”
万云和周长城自然是张口,忙不迭地叫裘阿姨好。
裘松龄的脸色很平淡,她并不是一种冷淡,而是对于所有刚认识或者是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疏离感,她也没有针对周长城和万云,性格便是如此。
大家认识,礼貌打过招呼后,裘松龄就随着桂春生上楼喝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