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夫妻俩儿都是双职工,每个月加起来有两百多的工资,可都没有存钱的习惯,几乎都是手头有多少花多少的,也没什么危机意识,反正都是有单位的人,这个月花完了,下个月还会再来,国家给他们的基本生活兜底儿了,不怪得个个都想吃皇粮。
不单只万雪孙家宁夫妻这样,平水县许多双职工家庭都跟他们一样,有工作,无存款。
“年底卖糖饼的那笔钱,你姐夫说想买台相机,我们又托人在省里带了台海鸥牌的相机回来,还是他同事帮忙抢的。最近我们给你寄出去的照片,就是用这台相机拍的。”万雪倒是挺喜欢这部相机的,常常给甜甜拍照,就是胶卷贵,洗照片又要花钱
万云听着,脸上露出一抹强笑,至少她姐姐姐夫没有把钱胡乱丢出去,晓得给家里添置东西。
照相机的价格本来就贵,这两年“价格闯关”的改革在自上而下地继续,深化得更为彻底了,大小家电的价格一直上下浮动,像是国产的相机,正常价格在两百多,可在缺货的时候,最高的话可以翻到六七百,这年头有几个领工资的人能买得起?偏偏他们就买了。
万云想,她姐和姐夫可真舍得啊。
说起来,周长城和万云两人一个月的流水已经去到了一千六,纯利润至少有八百上下,可他们都不敢像万雪和孙家宁这样花钱如流水,一点都不珍惜自己的收入,不把钱当钱看。可这是自己的亲姐,而且钱已经花出去了,他们就是大大剌剌的,手头没个绷紧,也承认得干脆,自己就是不留钱,她当妹妹的若是再来做事后诸葛,岂不是太扫兴了?
可要这么轻易就松口给万雪借五千块,万云是万万说服不了自己的,她和城哥两人每日风里来雨里去,关心蔬菜和粮食,小心节约,一笔一笔记着支出和收入,凭什么存了钱就要给姐姐姐夫擦屁股呢?
所以万云说:“姐,这笔钱实在太大了,我们手头没这么多,”她看了看还在帐子里躺着的丈夫,说,“而且我也做不了这个主。”
这话落在万雪和孙家宁的耳朵里,却是默认了妹妹一定会想办法,语气都跟着松快起来:“阿云,我就知道你愿意帮着我和你姐夫的!当然,一定要和阿城商量,你们是夫妻,要商量着办事。”
万云从胸腔里吐出一口,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不管她姐怎么想,就是没咬死说好把钱汇过去给她,而是说:“姐,我要下楼买早餐了。”
万雪:“哎,好,你去忙,我和你姐夫等你消息!”
第131章
万雪和孙家宁张口要借五千块钱的事情,万云憋在心里半天,又闷又气,都不知道要怎么和周长城讲。
她姐说,手头没钱,所以要五千过桥,这些话,万云是不相信的,姐姐姐夫见到好东西,再爱花钱再把持不住,有甜甜这个警戒线在,他们肯定不会让自己落到这个地步。
不去算姐姐姐夫日常的工资,万云猜测,万雪手上估计还有至少千把块钱,只是因为这回是第一次从县里到市里做调动,孙家宁也不知道究竟要花多少钱,就往多了里借,有备无患。恐怕也是去年他们到广州来,看到自己和桂老师住一起,家中一切摆设和用具都是贵重的,花钱买东西也不再跟之前那样扣扣巴巴的,再加上万雪跟着万云去卖过盒饭,知道盒饭生意看着不起眼,其实每日流水过手很多,他们夫妻手上是有存款的,另外,也仗着大家交情深厚,才敢这样开口。
可一开口就是五千,万云接受不了,是她亲姐也接受不了。
其实万云猜得很对,万雪手上确实是还有九百来块钱,这是家里“以防万一”的钱,拿着这点钱是办不成事情的,孙家宁也尝试和父母开口借过一部分,但孙家父母一口回绝,还拿出一些陈年账单出来,说从前为孙家宁兄妹花了不少钱,他们老两口前几年才还清债务,如今手头并没有什么存款。
父母子女之间,因为钱,因为很多没有讲清楚的话,最终再次闹得不欢而散。
找万云借钱,是万雪提出来的,当然其中也有孙家宁自己隐秘的期待,他没有阻止万雪,也想得到妻子这方的助力,所以和万云对话的,一直都是万雪,而非姐夫。
去年暑假,孙家宁和万雪到了广州,见识到了大城市的兴旺,看到了妹妹妹夫学会开车,熟练地适应着这个时代下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阿城和阿云尽管出身乡里,可如今举手投足间就是城里人的做派了,不过才两年的时间,就让妹妹妹夫找到了一条生存之道,与他们这些长期在县里的双职工拉开了距离,这种对比,咬噬人心,明明之前是自己过得更好的,怎么现在似乎都变了呢?
这种心态让孙家宁有了危机感,他总想着自己也该做出点儿什么改变,不要落后得太多,尤其如今他有了女儿,孩子一眨眼儿就长大,难不成让甜甜以后跟他们做父母的一样,也没得选择?想要看看外头的世界,还得先坐两天一夜的火车不成?
不得不说,孙家宁这种为子女计的打算,跟许多只会把人生期待寄托在“孩子长大了有出息,带着家人享福”身上的家长相比,已经是长远有打算的父亲了。
在经历了火车上孩子差点被拐走的事情之后,孙家宁对甜甜有了一种奇妙的愧疚心理,差点儿在他手上不见了的女儿,令他作为一个爸爸,责任感更重了,对女儿也更宝贝了,所以,回到县里后,看着县里那几栋暗沉久远的破楼,和四周都是高山环绕的环境,他暗自发誓,必须要让甜甜到市里去上学,不能让她待在县里,往后的路途都是可以看得到的,甜甜要是待在县里,走得是孙家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