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林渔就做好了规划。
天气渐渐冷下来,林家父子的日子反倒是越发忙碌。
林渔带回家的书越来越多,因为他的笔迹工整,嫌少出错,速度又快,书斋很乐意用他。
林珏一开始只能帮忙整理,慢慢跟着林渔学了一些,就开始帮着一起抄书。
他执意如此,林渔也没拦着,只让他慢慢抄写。
林珏手腕无力,写的也慢,通常十天半个月才能抄完一本,也卖不出高价,勉强能抵笔墨的钱。
但林渔却很支持。
每次卖了抄书回来,就会将十文钱放到孩子手心:“珏儿,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由你自己收着,想买什么都可以。”
林珏虽小,却聪明:“可是用来抄写的纸张和笔墨都要钱,还是爹拿着吧。”
“爹说让你拿着就拿着,这是你应得的。”
这么小的孩子,能一站就是一整天,每个字都写的清清楚楚,尽量不出错,实在是难得。
从此看得出来,林珏从小就有常人难有的专注力。
林珏眼底有几分欣喜,接住铜板:“那我先收着,若是爹爹要用钱,就问我要。”
“好,爹记住了。”林渔笑起来。
林珏见他答应更加高兴,特意找出一个破陶罐来,用来放自己的零花钱。
几个月下来,居然也攒了小半缸,一摇晃就叮咚响,小孩儿最喜欢每天晚上看一眼。
只是偶尔,林珏总会心情低落,想起母亲的死。
他总是会想,要是当时他也能跟爹一样挣钱,说不定娘就有钱看病吃药,就不会死的那么早,至少能等到爹找到他们。
幸好,有父亲的时时宽慰,小孩儿这般想的次数越来越少。
林渔哪能要一个孩子的钱,发现林珏的行为后,还特意找来一个小木箱子,用来放铜板刚刚好,不会跟破陶罐一样一碰就响还漏风。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临州的冬天到来。
林渔早早的置办了厚实的棉袄和棉被,屋子里摆满了柴火能烧,虽然小房子有些漏风,但堂屋里烧上一个火堆,在旁边抄书也是暖洋洋的。
除了屋子里只有父子俩,难免有些寂寥,一切都很好。
林渔会在火堆上架一个铁锅,每天炖点骨头汤莲藕汤,父子俩能吃个热乎的。
一段时间下来,林珏吃的小脸都胖乎乎的,再不像之前那样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