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捷有点慌。
“首先,缪捷同学提到海平面上升淹没大城市的威胁,其间提到了好几个可能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的大城市。比如扭腰、东京。然而,根据我所查到的资料,联合国IPCC报告称,虽然海平面上升可能影响低洼地区,但并不会那么快造成世界特大城市被淹没的严重后果。其次,你在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中还使用了泰兰国曼谷、米国亚特兰大作为例证。然而,尽管离海不远。曼谷市区并不沿海,引发洪水的原因更多是猛烈的季风气候,以及城市内糟糕的排水系统。用海平面上升来解释曼谷的洪灾,未免想当然了一点吧!”
缪捷脸色很不好看。举例子的时候,他只隐约有些印象:曼谷?不都说去泰兰国看海吗?肯定是海滨城市,最容易被海平面上升影响到……
他的确想当然地举了例子,但曼谷究竟靠不靠海,他还真不确定。
此时攻守易势,得意的变成了陈姝颖,惴惴不安的是缪捷。
陈姝颖也开始洋洋得意起来:还没那么容易放过缪捷!
“亚特兰大这个例子,用得就更糟糕了。亚特兰大是个内陆城市,怎么会因为海平面上升被淹没了了呢?”
缪捷暗道:失算了失算了。亚特兰大经常因为遭受洪灾出现在世界新闻中,所以在举例时便随口说了出来,根本没有想到,这么小的细节也会成为对手攻击他的凭据。
“除了这些事实性错误,缪捷同学在提到阻止全球变暖相关举措时,说我们应当少用化石燃料,开电车而非燃油车。缪捷同学,你‘电车’这个词说错了,electronic car,你说的是electric,而不是以电为动力的能在大街上跑的车——那叫electric car!还有,当你提到工业革命对气候造成的影响时,使用的全是过去式。但是,工业革命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但带来的影响却延续到现在,应该用现在完成时才对。”
缪捷的脸憋成了酱紫色,非常难看。被当面指出如此多的错误,一方面表明他的英语词汇功底不扎实,另一方面,连查证资料的能力也受到了质疑。
此时,缪捷张口结舌。此前用声音压倒陈姝颖的气势荡然无存。
裘敏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她叙述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自己犯的好几处错误,只不过她抢先发言,陈姝颖没有特意记笔记来挑她的错。
但是,接下来就不一定了,裘敏心想,自己必须转变方略。
陈姝颖得意洋洋地发言完毕,缪捷自然不敢再开口。
于是,裘敏看都不看杨陶璐一眼,继续开始了自己的叙述。这一次,裘敏深入讨论了解决方案,她的侧重点是国际合作。
查资料时,她读到了一些有关巴黎协定、国际能源署的资料。不过这一次,裘敏并没有像一次发言那样用完自己的两分钟时间,而是在发言即将结束时,微笑地盯向了此次讨论会中还一声未吭的杨陶璐。
“我们刚才讨论的有些激烈。还没能听到这位同学的高见。既然是小组讨论,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
第162章
裘敏做出了这样一个姿态,本就在找机会想要说两句的杨陶璐没什么感觉,倒是让缪捷更不舒服了。
裘敏发言期间,缪捷又准备了一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对陈姝颖提出的论点进行反驳,另一方面也希望继续展现自己对于该话题的熟稔。
可现在,裘敏都这么说了,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了一直沉默的杨陶璐。无论是缪捷还是陈姝颖,若是再敢开口,势必会给裁判留下自私的印象。
过去的几分钟,在赛场上发生的一切,都让杨陶璐感到不可思议。
什么情况?不是分组讨论吗?就像小组合作的作业那样,大家集思广益,找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就好了呀!若是一个人的方案不完善,有其他人帮忙补充;就算有人说错了,其他人反驳,也会是较为友好、就事论事的态度。
可她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辩论会吗?还是毫无秩序把控的自由辩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