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高松然从剧院小分队带队的马老师以及一些同学那里搜集到了更多的信息。
绝大多数令人感到非常乐观。例如顾凯兴结识了一位正经跟师父学过相声的演员,两人交流不断,相互学习。
比如林鹰,他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先被非遗传承人其中一位无端歧视、无端讨厌,又因为他对玉罕族的美食文化有所了解,让在场的另外一位叫古阿子的老人仿佛找到了知音。
林鹰,美食?
10班有了葛希瑶这个嗅觉无敌灵敏的香水、葡萄酒鉴赏家,难道也会出一个味觉灵敏的同学?
马老师在剧院忙于照看自己的儿子,同时维持10班的秩序,他并不清楚林鹰和古阿子老人具体的交流过程。也就没有和高松然汇报。
在高老师面前,林鹰坦陈,自己从小就不好养,吃不惯在正常人眼中无比正常的正常食物,偏偏对少数民族偏门食品感兴趣。他和古阿子提到的几种玉罕族传统美食,也都是林鹰向往已久却无从品尝的东西。
和高松然说话的当口,高松然已经通过天眼,看到了林鹰的天赋——“无为”。
不对呀,如果“无为”正如字面意思上那样,若是非要在10班找一个最符合这个词第一印象的同学,有宠辱不惊的品质,肯定是吴震寰。
而林鹰根本不像这个性格的孩子啊。
高松然也没太多想,学生在自己面前说话,他不能心不在焉。给孩子看出来了,自己就不一定能得到孩子们同样的信任啊。
林鹰还说起他对食物口味的偏好,似乎并不仅限于国内的家常菜。
这种奇怪的习惯还发扬到了他对外国食物的探索之上。
在他初中刚毕业的暑假,林鹰父母带他进行了一趟为期两周的欧洲之旅。一家人在呆梨国呆了七天,各种风格口味的披萨饼、意面、千层面、烩饭、火腿、沙拉,还有提拉米苏等甜点,令人垂涎不已。
可林鹰觉得,也就那样。真正在他回国后都难忘又怀念的,是一种叫做盐渍沙丁鱼的开胃菜。
“我们一家人在水城吃了顿午饭,这鱼只是一道冷菜。我妈尝了一口,就不想动筷子了,我爸也是。可我吃完了那冷盘里的全部三条鱼,还觉得意犹未尽时,就直接把之前点的主菜蘑菇烩饭给退了,又点了两大盘沙丁鱼当主菜。我觉得酸酸甜甜的,非常爽口,我妈就觉得又酸又甜,尝不出个正经风味。唉,我和我们家人在美食这方面,简直毫无共同语言!”
酸酸甜甜。听了林鹰的讲述,高松然开始思考,倘若林鹰的天赋的确和美食品鉴有关,天赋词里的“无为”,也有可能是系统又玩谐音梗——“五味”。
从他自己的叙述来看,林鹰喜好的是那种风味浓郁、与众不同的菜肴,而不是口味更加大众化的家常食物。
考虑到林鹰已经展现出了偏好……这天赋,还真不知该让他干什么。
美食评论家?不行,美食评论家到底还是面向大众的,若是只评价一些小众到不能再小众的食物,根本无法引起大众的关注,也就无法以此作为一项能让林鹰衣食无忧的工作。
林鹰说起自己的食物偏好,还有些不好意思。高松然打趣道:“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教你一句英语谚语,‘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意思和咱们老祖宗说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差不多。对了,咱们学校食堂里都是些家常菜,你会不会也吃不太饱?”
林鹰沉思片刻后回答说:“没这回事了。在家,我爸妈也是给我做那些我吃不惯的东西,我能怎么办?硬吃呗!我已经慢慢习惯了。不过说起食堂,里头倒还有一样菜,我一直很好奇,却一直吃不到……”
高松然一时没反应过来:食堂里那还有吃不到的东西?
林鹰家里能负担得起欧洲旅行,他爸妈又不像秦添家里那样,还想着克扣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