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了一堆报废的小布条,对冯仁杰说:“你要是光在这儿看着我做不过瘾,那边的布条都是修补服装时裁下来的废料。你可以找针线盒试一试,学习学习我刚才教给你的这一系列手法。”
早就看得眼馋了的冯仁杰巴不得自己上手试一试呢。他并不急着动手,而是观察伍寿的动作,确保自己记住了每一处针脚是如何缝的、采用了何种手法固定。
冯仁杰这才带着废布料来到一边。
所有同学都喊他“缝纫机”,就连他的网名昵称都是“缝纫机”,这其实并不会用缝纫机,他用手拿着针线上下翻飞,却发现速度实在有些慢,只好硬着头皮,坐到另一台缝纫机旁边,将废布料缝在一起。
半个小时悄然结束,伍寿终于将那件戏服除了袖口之外的部分都拼接好了。
长时间坐着工作,让他的腰部感到些许疲惫。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顺便踱步到冯仁杰这边,想看看他在做些什么。
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条五颜六色的短裙——这条裙子由各种颜色、各种材质的废布料拼接而成。
假丝绸布料轻薄柔滑,拼接在裙子的下摆部分,风一吹,表面反光,就像波浪涌起一样。
短裙的腰部和中间部分,主要由最常见的棉布料组成,不规律的几何拼块交错排列。
还有硬朗结实的牛仔布,成了裙摆上的补丁,打在裙摆布料的表面,增添了一丝不羁的街头风。
等等,这条五颜六色的短裙,是刚刚过去的半个小时之内,面前这位冯同学踩缝纫机踩出来的?!
再仔细看了一眼,假丝绸边缘做了非常细致的滚边,布料更结实的牛仔布则用上了交叉缝线。冯仁杰不仅活学活用了伍寿半小时前才教给他的知识,甚至连伍寿没告诉他的技巧,他都做了尝试。
本来拿废布料让他去缝着玩,仅仅是伍寿消磨时间,却没想到,冯仁杰用这么多块废布料,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边边角角的废布料变成了如此独特的艺术品。
第224章
伍寿刚改完那件戏服,朝冯仁杰这边走过来时,冯仁杰还没来得及将这条拼接色块的裙子完全改好。裙摆处依然参差不齐,按照冯仁杰的计划,当他把所有的补丁色块全都缝合在一起后,只需一把大剪刀在裙摆底下一剪,就能将下方剪成平齐的样子。
即便如此,已经呈现出的效果足以让业余裁缝伍寿拍案惊奇了。要知道,冯仁杰可是在没有服装设计图纸的条件下,凭空用补丁布缝在一起,这才缝成了这条裙子的。
通常情况下,图纸能为裁缝提供精确的比例和尺寸参考,若是没有图纸,裁缝就要依照自己的经验,凭感觉估算腰胯部的宽度、裙摆的弧度等等。
虽然当今市面上什么个性化的设计都有,但大多数裙子还要保证左右尺寸对称。没有图纸的指导,做到这一点的同样难度很大。
伍寿实在无法想象,在没有图纸的前提下,凭空剪裁不仅需要裁缝拥有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术,还需要裁缝对尺寸和布料材料具有极高的敏锐度。
一个自称毫无裁缝经验的孩子,居然能不按照现成的图纸空裁剪出这样一条裙子,说出去很难让人相信啊!
伍寿怀疑,这孩子大概是撒谎了吧,故意藏着掖着,分明从小就在剪裁技艺上熟能生巧,却故意告诉自己他从没学过裁缝?
伍寿反复确认,冯仁杰也只告诉他“我真没学过”。
就在伍寿还对冯仁杰的言语将信将疑之时,一位叫耿智琴的女演员步入了两人所在的道具间。她进来,只想问伍寿要一个发夹,否则头发太乱,排练起舞剧来头发总是戳眼睛。
耿智琴出身于戏剧世家,母亲是华国军队文工团有军衔的戏曲演员,父亲则是一名编剧,在戏剧学院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