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坐在与电视台负责拍摄的几位工作人员一旁,听着两位解说员的声音在攀岩馆内回荡。
尽管他们已经尽力解释每个动作的技术要点,但陈默的心里还是感到一丝焦虑。看着选手们迅速攀爬,手脚并用,灵活地穿越那些复杂的岩壁,他心中充满了好奇,却又有些迷茫。
那些复杂的技术术语,恐怕只有真正懂攀岩的人才能理解吧?
陈默意识到了解说这个职业更为深刻的意义。
解说不仅仅是为了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更多的是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能够让那些从未接触过这项运动的人,也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第320章
站在解说区后方默默观摩比赛的陈默,目光紧紧追随着每位选手的动作,越看越觉得,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退役教练和攀岩爱好者讲解选手的动作和策略,陈默听起来就跟听天书没区别,那些专业术语和高深分析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比赛刚开始,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来自彩云省的选手选择了一个高难度的‘斜向动态平衡’启动动作,通过压掌迅速提起身体,同时完成核心包裹,以确保跨部靠近岩壁,减少抬升过程中的力量损耗。”退役教练语速飞快,“进入中段后,他利用蹬壁转体动作,成功从中间线路转换到右侧区域。尤其是在侧身切换时,展现出的协调性非常出色。在垂直岩壁做出这样的爆发拉伸动作,要求选手的腿部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极高……”
年轻的攀岩爱好者补充道:“到了终点阶段,他单手摆臂,完美冲顶,节奏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对于专业攀岩者或者已经入门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些专业术语他们也许耳熟能详,但普通观众只能感到不明觉厉。
两位解说员显然是以专家的身份来分析比赛,多抛出些专业词汇本无可厚非。
然而,这场比赛的剪辑最终是要通过电视台向普通观众播放的,那些像陈默一样,完全没有接触过攀岩运动的观众,又能理解多少呢?
陈默感到一阵挫败。他低头看着手里没有打开的话筒,默默叹了口气。
不久前,在足球场上,熟悉的战术术语、畅快的语言节奏,他把校园足球赛都能说得令人热血贲张,那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历历在目。
而如今,面对速度攀岩这项陌生的运动,他完全不知该如何开口。
然而,正是这种陌生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体育运动的意义。
体育不只是商业化赛事中顶级运动员争夺荣耀的竞技场,还有像攀岩这样相对冷门的项目,鼓励普通人迈出舒适圈,挑战自我极限。
趁着中午吃饭的间隙,陈默掏出手机,疯狂搜索室内攀岩比赛的相关资料。电视台为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他这个非正式编制的高中生——准备了简单的盒饭。
他一边漫不经心地嚼着盒饭里的肉丝,一边不停地翻阅百科词条和攀岩爱好者的论坛。
他查到了速度攀岩的基本规则,记下了几个世界顶级选手的名字,观看了几场经典比赛的回放,还整理了一些专业术语,比如“动态平衡启动”、“蹬壁转体”、“核心发力”,甚至还拜读了国外攀岩运动员根据岩壁分布情况规划线路的技巧小贴士。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陈默已经记满了整整一页的笔记。电视台另一些工作人员看着他刻苦的样子,在心中暗自称赞:“不愧是三中的学生,名校出来就是不一样,勤奋好学!”
英语课堂上,高老师曾分享过米国某位心理学家的名言:“当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忘掉之后,剩下的才是教育本身。”
陈默从未刻意去深究过这句话的意义,但他大概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用实际行动验证着这句名言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