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直播

丁悦隐隐觉得,在场的人已经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所有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窗户破裂”这一瞬间,仿佛这就是破解案件的唯一关键。

但丁悦却率先意识到,玻璃渣的分布不仅与破窗的时刻有关,也可能在小偷入室的过程中被进一步移动。

她的目光转向地上发现的布条纤维——在短发女生推论的影响下,剩下的同学们已经不再关注这些没什么用的纤维。

布条看上去非常粗糙,与其说是衣服上脱落的,倒更像是某种工具的残留物。丁悦联想到考核题目背景:案发时间设定为12月份,这个季节,绝大多数人都会穿着羽绒服、棉袄或者防风大衣,但这布条的材质显然与这些衣料完全不同。

她又重新审视了一遍题目内容。

根据题目描述,这家人度假归来后发现,家里不仅丢失了一些现金,还丢了一些物品:包括两件珍贵的水晶雕塑,一副对角线长约半米的油画。

这么多东西,如果作案者只有一个人,显然不可能一次性搬运完毕。

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小偷带了个容量很大的布袋,将所有物品装进去,这样或许能够单人、一趟完成搬运。

假如这一假设成立,问题的可能性又多了不少——有没有可能是团伙作案?小偷有没有随身带其他工具?

相较而言,“窗户是怎么碎的”,好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这些似乎在现场都难以寻觅痕迹,不过丁悦并没有放弃思考。

假设一个最简单的情形:如果嫌疑人确实是单独完成了这次盗窃,并带了一个布袋。那么,他的行动轨迹可能是这样的——无论窗户是如何破裂的,小偷进入别墅时,布袋里是空的,这使得他进入时在窗户上的投影面积较小。

如果小偷的身形也较为瘦小,那么他完全可能通过窗户上并不大的洞口进入室内。

在这个过程中,他很可能会猜到户外地面上残留的额外玻璃。

丁悦的目光转向室内散落的玻璃碎片。这下她看清了,除了玻璃碎片,室内的地板上,还有一道道不算很深、很短的划痕,像是被锋利又短小的东西划开过。

室内的玻璃渣分布,中间也有一两处不均匀的区域,很可能是小偷进入后不小心踩到导致的。

他的鞋底可能将户外的一部分玻璃渣带到室内,又带到房间的其他地方,同时,还有一些碎玻璃会嵌进鞋底,在鞋底形成锋利的“鞋钉”,在地板上形成划痕。

从别墅里偷走大量财物后,小偷的布袋已经被装得满满当当,他回到窗户前,准备从同一个地方离开。

然而,这一次的翻窗并不像进入时那般轻松:装满了重物的布袋,让他行动更加笨拙,也使得布袋在窗户上的投影面积明显增大。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布袋的纤维很可能被挂到了玻璃的棱角上,而布袋里装着的硬物也可能在他攀爬时撞击到窗户的残余玻璃,将其折断,一部分玻璃碎片随着布袋的移动,掉落在外面的地面上。

如果真是如此,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在房屋外部不仅有零散的玻璃渣,还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玻璃碎片,而房屋内部则是玻璃碎渣分布不均匀——小偷在进入别墅时,不可避免地踩到了一些外部的碎渣,这些碎渣被他的鞋底带入室内,形成外部碎渣较少而内部碎渣较多且分布杂乱的现象,还把室内的地面割出了几道痕迹。

与此同时,他离开时又将窗框上残存的玻璃折断了一部分,这些较大的碎片最终落在了外面。

丁悦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梳理了一遍,便开口与其他人分享。此时,其余四人仍然趴在地上,低着头,一块一块地翻找着混杂在碎玻璃之间、可能用来砸玻璃的器具碎片。

从小偷进入别墅到碎玻璃嵌在鞋底划破地面,丁悦这么一说,众人才发现地板上那些细小的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