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相对无言。
良久,安国公才道:“总之,你在宫中说话行事,多加小心。”
……
五位擅长丹青的翰林学士,在郑府一待就是半个月,足足仿制出三百份图纸。这些图纸,随着新式辕犁一道被送往各州,由刺史再分配到郡县。
朝廷也正式下了公文,令各州郡照着样品和图纸打制新式辕犁,推广使用。
各州郡财力不同,有的拿到样品试验过后就开始推广,有的州郡穷得叮当响,饭都吃不起了,根本没银子办这桩事。还有的官员散漫懈怠。更有一些,是王丞相麾下走狗,为了讨丞相欢心,故意搁置此事。
这些,就不是姜韶华关心的事了。
她该做能做的都做了,推广得如何,是太康帝郑太后的事,轮不到她来操心。
几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转眼进了腊月寒冬。
“郡主,宋统领来信了!”
第190章 音信
陈瑾瑜笑意盈盈地拿着宋渊的书信过来。
宋统领一走就是两个多月,杳无音信。别说郡主,就是陈瑾瑜也暗暗心中忧虑。
这年月,出门在外不是易事。哪怕宋统领和一行亲卫身手骁勇,也难免碰到什么意外。
今日总算有书信来了。陈舍人喜上眉梢,就连素来沉稳自持的郡主也开心地笑起来:“快些拿过来。”
姜韶华迅速拆了书信,迫不及待地浏览。
信如其人。宋渊沉默少言,写信言简意赅。难得送信回来,竟只写了半页纸,目光一扫就看完了。
陈瑾瑜满面期待:“怎么样?宋统领他们寻到新粮种了吗?”
姜韶华目中盛满笑意,用力点了点头:“寻到了。一行人路上还算顺遂,一个月就到了南海郡,然后在南海郡码头等了一个月,终于等到一艘海船上有玉米和红薯种子。宋统领将这些粮种全部都买下了。整整装了三辆马车。”
“宋统领让人送信回来,一是告诉我这个好消息。二来,马车在路上行得慢,年前怕是赶不及回来。我们耐心跟着就是了。”
陈瑾瑜高兴不已,握拳欢呼一声。
姜韶华笑着吩咐:“快去请陈长史冯长史来,我要将这桩喜事告诉他们。”
陈瑾瑜应一声,应声出了内堂。马耀宗迅速凑过来:“郡主有什么吩咐?我来去跑腿。”
马耀宗办差利索,为人伶俐圆滑,处处让着陈瑾瑜,有跑腿出力的活计抢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