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侍郎想也不想,立刻应道:“臣正发愁兵部人手不足,皇上派人来协助,正解了臣的燃眉之急。臣代兵部上下,谢过天子恩典。”
一旁的汪侍郎,心里颇不痛快。不过,户部有汤有银,兵部掌管大梁所有兵马,天子要安插个心腹进兵部,也是理所应当之事。他根本就没有质疑的立场。
大朝会散后,众臣各自回官衙办差。
丁侍郎回了兵部后,召集兵部所有官员,张口将差事一一安排下去。最后郑重地强调:“这些日子,户部里的热闹,大家也都瞧见了。”
“过几日,三百多万两的军费划拨到兵部。朝堂内外多少双眼睛都看着我们,皇上更会密切关注兵部的一举一动。”
“该怎么当差做事,不必我多说,大家心里应该都清楚。别说什么惯例如何,那都是老黄历了。新天子就得有新气象,军费必须一两不少地算清楚,划拨到各支军队。”
“如果谁胆子大脖子硬,想试一试刑场上的砍头刀,那就当本侍郎什么都没说过。”
众官员你看我我看你,纷纷张口保证:“侍郎大人放心,我等知道轻重。”
“我们用心当差做事,绝不伸手贪墨。”
“我等绝不从中弄鬼。”
丁侍郎咳嗽一声,暗示意味十足地看向汪侍郎。
汪侍郎身为左侍郎,原本是比丁侍郎稍稍高一头的,现在被丁侍郎压下了,心里一直有怨气。再者,丁侍郎头顶有个代字,还没正式做尚书,汪侍郎对丁侍郎算不得太恭敬:“丁侍郎这般看我作甚?有这闲心敲打我,还不如好好想想,该如何将兵册理清楚。”
“皇上今日在朝会上可说了,过几日就要派人来兵部验看兵册。那都是懂兵事的行家里手,想糊弄都糊弄不过去。”
汪侍郎说话的语气神态颇为气人。不过,提醒得确实没错。
兵部当然有兵册。只是,各支军队都有吃空饷的空额,还有些没在兵册上却拿高额军费的武将亲兵之流。兵册上的名单,到底有几成是真几成是假,每一支军队真实的兵力,都是一团糊涂账。
每年的军费发放,也是看各军队和兵部的亲疏远近。总之,兵部的“惯例”半点不比户部来得少。
丁侍郎既然是代理尚书,就得担起责任来。一旦兵册有大的纰漏差错,皇上第一个要算账的,就是他。
丁侍郎闻言苦了脸,长叹一声:“汪侍郎提醒得对。接下来几日,我们先理清兵册。”
……
兵部像户部一样,到了晚上也不落衙了。平日里悠闲自在的官员们,都忙得脚不沾地。
丁侍郎直接就住在了兵部衙门里。汪侍郎心眼小脾气大,认真当差做事,其实比丁侍郎还要强一些。这几日也日夜奔忙,同样住在衙门里。
兵部衙门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将所有兵册都理了一遍。并仔细测算出了每支军队所需要的军费。
丁侍郎捧着奏折进宫面圣。
姜韶华看了奏折后,不置可否,转头冲着一个高壮武将笑道:“刘统领,这份奏折你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