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的性质早已变化,从皇帝的生母之谜,转向宗室谋逆案。
但,从众多的物证以及口供中,还真没有找到这对母子真真切切的谋反的证据。
反倒是谦太妃把所有的罪名都扛下去,她说她是因嫉恨太后,所以才有这次行径,与弘曕无关。
弘曕当然也不能完全被撇清,他过往的言语中对皇帝不敬是事实,而且他在宗室中名声一直都不大好,行为放纵不忌,以前是皇帝宠爱这个幼弟,不予计较,但真要计较,弘曕全身都是小辫子让他抓。
因现在避暑山庄,皇帝暂时没有处置这对母子,而是把他们关了幽禁,等回京后再处置。
皇帝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案,并且严令外人再提此事。
这件事就怎么轻易结案吗?
未必。
皇帝看着傅恒呈交上来的折子,已经案件相关的口供,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是一个警觉性非常高的皇帝,他甚至都没有亲自见过那个老妇人,疯妇妖言惑众,他半个字都不相信。
他脑子里最快的反应是有人借机生事,意在谋逆,或是宗室,或是前明的那些余孽……
但查到后来,事情竟如此简单,两者都不是。
谦太妃、弘曕母子很好处置,但太后呢?
弘历越看傅恒的折子越是心惊。
众多的人证都指向太后当年是在避暑山庄狮子园产子,可是弘历明明记得先皇与太后都曾告诉过他,他是在雍王府出生的。
另外,当时与太后同时在狮子园待产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钱氏,钱氏的身份不是雍亲王的侍妾,而是在狮子园服侍的一个侍女。
太后与钱氏的预产期很接近,太后顺利生下了皇子,钱氏却因难产,母子双双过世。
那老妇人坚称,太后当时生下了死婴,而钱夫人生的是皇子,因钱氏身份太低,她的儿子刚生下来就被抱到太后那里,从此做了太后的儿子。
后来太后母子被风风光光地接回京城,而钱氏因产后,身子毁损严重,且母子分离,在伤心绝望之下,很快就郁郁而终。
当年负责接生孩子的那些稳婆,现在都已经过世了,找不到亲历者,这份口供只是老妇人的片面之词。
但皇帝出生在避暑山庄确实是无可争议的事情。
弘历合上傅恒的折子,起身走到窗边,负手看着天上的月亮。
他在想他的皇阿玛。
他的成长有一道明显的分水岭,六岁之前,他只是雍王府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阿哥,非嫡非长非爱,三不占的身份,皇阿玛忙着朝中大事,分身乏术,唯有的时间与温情,全部都给了他的年贵妃母子。
可以说,他一年到头,见到皇阿玛的次数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