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这场战从二月打到八月,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清军才算取得胜利。
但这个胜利来得很窝囊,费时费力,皇帝论功行赏,论错处罚,阿桂与明瑞因“剿办不利”,交由刑部严议论罪。当然这两位都是皇帝的爱将,他并不是真心想处罚他们,最后只是眼里申饬了明瑞一番;再就是免去阿桂户部尚书的职位,留他在伊犁与明瑞一起共事。
明瑞与阿桂又有不同,他是富察皇后的侄子,也是皇帝从小看着长大的,皇帝拿明瑞当子侄看待,对他寄予了厚望,但这一次明瑞显然是让他失望了。
大晚上的,皇帝还在奋笔疾书给明瑞写谕旨,陆薇在书房陪着他,就听见皇帝幽幽长叹一声,于是问道:“怎么了?”
弘历道:“朕对明瑞,骂得狠,那只是因为朕恨铁不成钢,并非……唉!”
陆薇觉得年轻人,还是要以鼓励为主,一味地骂也不行啊。
“您现在不会又在写信骂他吧?”
弘历搁下笔,“他年纪不小了,他的叔父傅恒在他这个年纪比他稳妥多了,他遇事不分轻重,缺乏果断,只希望他这次能吸取教训吧。再说了,朕是那么爱骂人的皇帝吗?”
陆薇赶紧说:“您那是爱之深,责之切。”
这话皇帝听在心里很满意,点点头,“朕就是这个意思。唉,明瑞还是太年轻了!”
这人说话前后矛盾,感叹完后,就重新拿起笔给明瑞写信。
以前陆薇也听他说过一些关于明瑞的事情。
总体来说,明瑞在一众贵胄子弟中还是很不错的,但皇帝说的也没错,他太年轻了,年纪轻轻登上高位,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处理经验,再加上性格还不够成熟,有时候做出来的事情难免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哪怕他的出发点其实是好的。
但总要给年轻人成长进步的空间,相比经过乌什之役后,明瑞他日一定能有所成长。
好不容易皇帝写完了谕旨,陆薇处于好奇,问他道:“我能看看吗?”
她纯粹是好奇,皇帝养儿子不太行,动则就骂,顶不住他骂的大阿哥、三阿哥早早就挂了,陆薇不太相信他“爱之深,责之切”的意思能够传递给看谕旨的人。
这封谕旨并不是机密大事,皇帝随手递给了陆薇,“看吧。”
果然,陆薇看完后,通篇都是责备,连“卑鄙”“不堪”这种词都有,这明瑞一定要心大,不然估计都没脸活了。
弘历见她不说话,问:“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陆薇想了想,委婉道:“皇上,我认为您多少应该给年轻人一点鼓励。”
弘历:“按朕原本的意思,今年就该调他回京任职,但朕却留他继续在乌什,就是想让他将功补过,朕给他机会,这难道不是鼓励吗?”
这个古板的封建大家长,跟他说不通的,他不懂教育!
陆薇“哦”了一声,不再作声了。
不过最后皇帝大概还是听了她的建议,又在谕旨添了语气稍微缓和的几句话,然后交由孙太监,速速发往伊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