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拉萨的流逝速度比平原温和,缓慢如溪水,察觉不到速度,脚底的影子越来越长,发白的日光开始加深,变得灿烂,散了的云层聚集在山脉低空。
游客参观到了最后半小时,入场的人群纷纷离开,但朝拜者依然继续叩长头。
“刚刚我们好像走错了方向。”翟蓝指向转经筒,又转过身去确认出口位置,“原本应该结束后出来再转经?”
游真倒是无所谓:“但说着自己什么都不懂,我看你刚才参观的时候眼神都虔诚不少,多半也受了影响吧,转个三五七圈,感受就会更深一些不是吗?”
“哪有这么……”翟蓝笑了。
有一点游真没说错,壁画彩绘的典故、藏传佛教的故事翟蓝的确不懂。即便如此,当他直面大昭寺内建筑错落有致,僧人敛目行走,藏民一座又一座神龛地依次跪拜,从心底涌上眼角的震撼与崇敬不能够骗人。
红黄白的颜色明亮极了,雕梁画柱有遗留千年的唐风,站在天台,和几个小时前眺望过的金顶并排而立,湛蓝天空可以共享,脚边是几丛金黄色的小花。
那时游真蹲下去逗几朵花,金顶的阴影罩住他全身。
翟蓝贪心地想让这一刻停留得更久。
他们是走出大昭寺最后的游客,午后那餐吃得太撑,逛了两个小时也没彻底消化,于是又回到八廓街转了转。
翟蓝有时会想他们好像都在同一片地方打转,但每次走过,心境都有所不同。他不知道变化来源于哪里,或许这正是这片高原的神奇之处,石头不曾改过位置,他走上去,每一次心跳的力量都不一样。
所以也想要一点纪念。
给游真发攻略的那位白玛央金戏称八廓街是“拉萨义乌”,简而言之没什么好买。两人逛到最后,翟蓝在一条巷子口的小铺找到了想要的东西。
店铺由两姐妹经营,靠外的墙面挂了一块红布,钉子简单组装成支撑架,用小盒子装好的格桑花标本依次摆在上面。最显眼的一朵标本放在了边缘,花瓣里有一片异色,明艳的黄被粉色衬托,像夕阳从晚霞里挣脱的一丝光亮。
翟蓝拿起那张写着格桑花介绍的小卡片,默念:“幸福之花,顽强之花……珍惜眼前人。”
他扭过头,游真站在店门口,正跟一个藏族大叔攀谈,聊天气突然变得有点阴。
“这个多少钱?”翟蓝问店主。
拎着小袋子出门,游真只看一眼他买了东西,并不多问买的什么、多少钱。游真总是亲近得恰到好处,不会给翟蓝一丝一毫压力。
昨天见过了拉萨的黄昏和晚霞,本以为高原的旱季晴朗最常见,这天万里无云,到了傍晚,几阵风拂过,天色却变得阴沉起来。云层变厚了,雪山隐藏起轮廓,即将有一场暴雨似的天色,但游真说只是风的原因。
夕阳从云的背后散开,边缘发亮但中心依然是深沉的灰色。
他们在八廓街买了土豆和牦牛肉,打包两份藏面,预备拿了快递后回酒店再吃。
翟蓝嘴上说着不累,可早上八点多就出发,无论参观布达拉宫还是游览大昭寺都一直在走路,八廓街足足来回走了三遍,一旦坐下就本能地不怎么爬得起来。游真也发现了,不多说一句,和翟蓝去最近的快递点。
他的包裹是个挺大的箱子,游真把食物交给翟蓝保管后自己抱了起来。
回到酒店,游真从里面取出一包衣物,剩下的翟蓝凑过去看,发现全是学龄儿童的课本和故事书,百科全书一类的读物。
“你从成都寄过来的?”
游真整理着被撞到的边角:“嗯。”
翟蓝问:“但你不是在西宁上车的吗?我以为你……”
“路过西宁,听之前火车遇到的大哥说那段时间塔尔寺刚好有法会,再加上我一直很想看青海博物馆的唐卡,就下车,再重新买了两天后的票。”游真解释着,把那些书分门别类地放好。
“去林芝,为什么不直接寄到那儿?”
游真顿了顿,才说:“其实我不知道具体的地址。”
无论在青海短暂停留,还是像个在拉萨街头游荡的客人,游真始终没有很强的“目的性”。
他对西藏之旅的规划也不明确,带了一箱子书和衣服,然后无比随意地告诉翟蓝他不知道这箱书该送到哪里。
翟蓝坐在床沿吃了两口藏面,加了青稞口感粗糙,他有点不习惯。
“这是给谁的?”
“我父母资助过的一家人,他们最小的孩子今年小学四年级了。”
颇为意外的回答,翟蓝发出一声疑惑的单音节。
大部分书已经归整完毕,游真用快递里一个崭新的书包装好,收拾告一段落。他往地上坐,伸出手:“啤酒给我一下。”
翟蓝抛给他,易拉罐颇有重量,压着下坠的速度他说:“算我请你的。”
这倒是,在小超市付账时他抢在游真前面,而对方并没有所反对,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小好几岁的少年的“请客”。
撕开拉环时啤酒泡沫溅到指关节处,游真抿了口:“我记得,谢谢哦小蓝。”
“跟谁学的乱喊……”翟蓝板着脸装不高兴,但对上游真那“别装了”的眼神一秒钟破功,无奈地揉自己太阳穴,“啊我怎么又开始头晕了。”